近日,乌(海)—玛(沁)高速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顺利建成通车。此次通车路段为乌玛公路青铜峡至中卫段,全长122.99公里,其中有18公里横贯腾格里沙漠腹地,是国内首条穿越沙漠腹地高速公路。
在腾格里沙漠修建高速公路,主要困难是腹地地形起伏大,自然环境恶劣,天然植被覆盖率不到1%;风大沙多,年风沙天气多达200天,最大风力达11级,风沙危害严重,黄沙没胫、人畜难行。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科研人员结合腾格里沙漠腹地区域的自然条件,提出“阻沙先行、固沙为主、固阻结合”的设计理念,兼顾外围阻沙、内侧固沙以及生态景观功能,设置了前沿阻沙栅栏带、高立式大网格沙障带、生态景观林带、砾石压沙缓冲带“四带一体”防护体系,共同阻击风沙对公路的侵蚀。
据悉,自2016年以来,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科研人员与相关单位合作,从勘察选线、沙漠环境(风沙地貌、风沙活动、气候、水文、植被)监测、试验段工程防护措施观测、适生植物筛选和配置、栽植密度优化、生物土壤结皮拓殖固沙等方面开展了系统全面的科研工作。
他们提出“雨养型”人工植被建植模式,并筛选出柠条、花棒、杨柴、沙拐枣、油蒿等优势植物物种;从水量平衡的角度提出低密度种植方案,保证了人工植被防护体系的自我更新和功能的可持续发挥;提出“深秋(季节)+深孔(湿沙层)+深栽(根系)”的栽植技术,保证苗木的一次栽植成活率在80%~90%以上;创新优化了生物土壤结皮人工固沙技术并应用于乌玛公路生态防护体系,该技术能在2~3个月内在流沙地表形成“绿色地毯”,达到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养分固定等效果。上述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乌玛沙漠高速公路的工程与生态防护体系建设中,通过优化原有设计,节约建设经费1.3亿元。(王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