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更多力量 形成更强合力 开拓更广渠道 

□苏报公益守护记者 方方 赵晨民 苏报见习记者 刘争

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苏报“‘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专栏,已和苏报广大读者相伴三年。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公益守护联盟”充分发挥“舆论监督+检察监督”的优势,联合众多职能部门,共同守护公共利益。苏报“‘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新闻专栏,围绕聚焦民生关切、保护历史遗迹、促进社会共治等话题,通过两种监督职能有效联手,妥善解决了一批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更好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新的一年里,苏报“‘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专栏将在转型中求变、在报道中出新。专栏将下沉社区、单位,团结更多力量,砥砺前行,形成更强合力,开拓更广渠道,更好地守护社会公共利益。

关注百姓呼声,解决“急难愁盼”民生问题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积极发现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深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相关管理部门寻求解决方案。例如2021年6月10日刊登的报道《北园路一段路面有数十个坑》,记者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发现一段四五百米的北园路,却有着数十个坑,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和城市形象。在充分采访市民意见后,记者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通过对市政设施管理、住建等部门的采访,了解到该路段即将拓宽改造,预计明年下半年完工。

2021年6月24日刊登的《这些火车站能否增设旅客身份证补办设备?》一文,报道了市民在苏州园区站无法办理临时身份证明服务,被工作人员告知需要奔波前往苏州火车站办理临时身份证明。记者通过实地探访,证实了苏州园区站暂时无法为旅客办理临时身份证明一事确实存在,上海铁路公安处苏州站派出所已着手研究此事,并向上级公安机关申请报备,争取早日解决这一难题。

该报道引起了铁路苏州站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迅速将此事纳入车站确定的“为旅客办实事”重点项目中,并在园区站率先安装旅客身份证明补办设备。在园区站率先安装旅客身份证明补办设备后,阳澄湖站、苏州新区站等未设置实名制制证窗口,同样被纳入“为旅客办实事”重点项目中,并在年内陆续完成。

8月19日刊登的《独墅湖生态公园年久失修 居民休闲游玩“步步惊心”》,报道了位于吴中区郭新东路与东方大道交叉口的独墅湖生态公园,是周边不少居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公园建成十多年来,树木葱郁、花草繁盛,可是供游客通行的多处木质栈道、凉亭、空中栈桥等年久失修,不仅让人唏嘘,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通过报道,推动了管理单位加紧维修并彻底解决问题。

面对民生老大难问题,“公益守护联盟”积极谋划,促成长效管理。2月25日,本报刊登了《地下人防设施不容私改用途》相关报道。市民反映,吴中区一商业体地下停车场被认定存在私自违章建设、侵占人防工程、消防隐患突出等一系列问题。检察机关介入后,促请职能部门及时查处,督促当事人尽快将人防工程恢复正常功能。最终违建被拆除,相关人防设施恢复了原有状态。

报道刊登后,有居民反映吴江区一小区存在人防车位变相“以售代租”的行为。记者了解情况后,立即向当地检察机关反映问题。在检察机关等部门的联合介入后,开发商已承诺整改。相关报道刊登后,人防部门高度重视。目前,群众反映的两处设施违规问题均已整改,人防部门将同步开展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纵横联动等整治行动,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保护人防设施正常运转。

弘扬江南文化,积极推动古城文物保护

大力弘扬江南文化,推动加大千年古城文物的保护力度,不仅是苏州市民热议的社会焦点,更是苏报“‘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专栏持续关注的话题。

“明四家”之首、“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墓,坐落于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村西。今年10月,苏报公益守护记者接到市民反映,作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沈周墓,其中一些文物被破坏,碑亭和古碑成了游客的“涂鸦墙”。沈周故里公园内,危亭和断桥等设施也因年久失修,存在不少安全隐患。10月28日,苏报“‘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对此进行了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文物的“保护罩”需由监管部门与市民游客共同搭建。沈周墓现状被报道后,相城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阳澄湖镇政府、沈周村村委会等部门召开座谈会,邀请建筑学、文物学专家、学者,就沈周墓保护范围内文物、沈周故里公园内老旧设施的保护、处理措施进行商讨。修缮工作完成后,属地管理部门承诺做好日常巡查,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积极落实好长效管理。

阊门内下塘街10号,有一座规模

宏大的陆氏老宅,曾经是清朝两代状元陆肯堂、陆润庠的府第,“一门两鼎甲”一时传为佳话。让人遗憾的是,历经百年的状元故居已日渐衰败,其文化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慕名而来的游客面对破旧的房屋,往往心生失望。

苏报“‘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专栏以《期待两代状元故居也能重生》重点报道后,如何尽快对苏州城内的古建老宅整体保护、合理利用?引起主管单位及社会各界的思索。面对老宅现状,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姑苏区金阊街道、苏州市古城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积极建言献策。古建老宅作为“活着”的古城“肌理”,如何进行有效保护修缮、合理运用开发,成为社会高度关注与思考的课题。

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在吴国成就了辉煌业绩,身后留下了众多遗迹。2021年12月,有市民通过“96466新闻热线”向“‘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专栏反映,虎丘山风景区孙武祠《孙子兵法》浮雕文字竟刻成《三十六计》,如此“张冠李戴”实在不应该。

此事报道后,引起了虎丘山风景区管理处、苏州孙武子研究会高度重视。针对浮雕墙雕刻内容存在的问题,管理处已经组织相关专家对雕刻内容修改方案进行论证,积极制定可行的实施计划。

2021年4月底,吴中区检察院对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开展走访巡查时发现,位于木渎镇善人桥村马岗山麓的抗日英雄冢周边杂草丛生,竖立的简介标牌存在多处错别字,且内容有误。深入调查后发现,英雄冢暂无专项保护经费,周边的环境卫生清理也是由所在村自发组织,难以满足日常保养维护需求。

鉴于英雄冢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吴中区检察院立即就相关情况与该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系,在详细了解文物保护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后,将相关情况向吴中区文体旅局和木渎镇政府分别制发检察建议,促请有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制定工作方案,共同推进全面整治。与此同时,有关部门积极倡导联合建立英烈保护常态协作机制,依法维护英雄烈士荣光,切实发挥社会正向效应。

拓展主体形式,精准滴灌社会公益土壤

公益守护,需要社会公众更广泛地参与。为了进一步扩大联盟队伍,苏报“‘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报道组积极拓展主体形式,从“我替你做”转变为“筑巢引凤”,精准滴灌社会公益土壤。

2021年12月,苏报“‘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报道组接连收到老年人被套路、遭受损失的消息。姑苏区白洋湾街道路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所长陈志君说:“年纪大了,儿女又不在身边,大多数老人都是被抓住了‘孤独’的软肋,一步一步被引入‘圈套’。为了从源头上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我们向社会发出了‘多一份耐心与陪伴 莫让别有用心之人有机可乘’的号召。不少年轻人纷纷响应,在陪伴老人之余,耐心向他们讲解反诈知识。”姑苏区双塔街道葑溪社区伊旻婕说,有些诈骗套路,只要老人和家人说一声,也许就能被识破。有些消费陷阱,如果子女能及时解释,老人们也是能明辨是非的。发起一场以“陪伴”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或许比大部分反诈宣传都有效。

“一直都有个‘公益梦’,如今终于实现了。”魏巍是一家咖啡店的老板,看到“‘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专栏发起的致敬“城市美容师”暖冬公益系列活动后,联系栏目组希望能出一份力。和他一样,不少爱心企业主纷纷加入到活动中来。两天内,为总计17个单位的一线劳动者送去了1400余杯热咖啡。爱心企业代表许红说,希望通过这次公益活动,为寒冬里的坚守,带去+1℃的温暖。

苏报“‘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持续关注民生问题,您关注的就是我们关注的;我们将持续紧盯环境保护,让我们的环境越来越美丽;我们将持续聚焦古建保护,为苏州保留一份历史的印记……

联盟需要您的加入,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您有一颗“公益之心”,我们都欢迎您的参与。希望在2022年,我们一起滋润公益土壤,让公益之花越开越美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