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小伙伴们 ,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接触到韩信身边的谋士(韩信身边有一个谋士)方面的一些说法,有的小伙伴还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韩信身边的谋士(韩信身边有一个谋士)的相关内容。

韩信身边的谋士(韩信身边有一个谋士)

上回说到,韩信在谋士蒯通的谏议下,攻齐,拒楚,手刃楚国大将龙且,攻下齐国全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声都走开,老子要当齐王!

其霸气,迫使刘邦,令谋士张良,将符印乖乖送到他的手上,坐拥“齐地”,号令一方。

楚将龙且,领着楚国二十万大军,带着项羽的信任,与韩信过招,却一败涂地。

项王,内心惊恐。

于是,派出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韩信。

开出的条件,足以配得上韩信的才华。

一、项羽说韩信“三分天下”!

说客武涉的重点是:

1、刘邦的野心,是攻伐全天下。

2、刘邦这人,狡猾不可信。曾经多次落在项羽手中,誓死效命项王,然而,最终拿出吃奶的劲儿,和项羽对着干,时移势易,此人鸡贼。

3、放眼天下形势,刘邦PK项羽,两方或有成败,但如今的关键所在,却因您韩信来定。

具体,你站队哪一方,哪一方就获胜。

4、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三赢方案”,汉王、项王、齐王,“三分天下”。

武涉补充:

你今天的选择,至关重要。

如果,一朝项羽被刘邦干翻了。那么,下一个刘邦要动刀子的人,就是你韩信。

敲黑板:

项羽的存在,于韩信,就是一个安全阀。

你,站在人生至关重要的关口,要么归附一方,要么自立一方。

韩信说,

我当初跟着项王的时候,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小兵。在项王那,他言不听,计不从……,如此,我才背楚归汉。

而今,汉王授我大将军印,给我兄弟好几万。汉王的衣服脱下来给我穿,但凡有好吃的,一定记着给我,于我,关怀备至,言听计从。

我韩信,才有今天。

意思是:

刘邦如此信任我,我背叛他,这不吉祥。

我韩信死,也不会背叛汉王。

忠于大汉,代我谢过项王。

也就是说,韩信站在人生巅峰的时候,心中一片纯洁,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背叛大汉的事儿。

二、蒯通二说韩信“三分天下”

项王说客一走,齐人谋士蒯通走了过来。

他说,大王,且听我蒯通,为您分析天下大势。

韩信盯着蒯通看,仿佛,有些看不穿自己的命运。

蒯通说,这样说吧,我有一些看相的本事,让我为大王细细道来:

一句话,一个人,一生命运的贵贱,看骨相。忧喜看脸色,成败在“决断”。

从这三个方面结合着看,看人万无一失。

韩信,顿时有了一些兴趣。

韩信曰:

善。先生相寡人如何?

——《史记.淮阴侯列传》

蒯通暗示,大王支开旁杂人等,这话,我才敢说。

注意,司马迁讲故事,处处有玄机。大家留心,接下来,更是“话中有话”。

蒯通说,

大王,从“正面”看您的脸,贵不过“封侯”,暗含“危机”。

然而,从“背面”看您的脸,贵乃“不可言”。

大家能看出话里的“机锋”吗?

正面,好理解。即效忠汉王。

背面,暗示韩信,天生反骨相。若顺势而为,则贵不可言。此间,无褒贬。

蒯通说,

如今天下,大王,您是关键。

您在汉,汉胜。在楚,楚赢。

我蒯通,愿意披肝沥胆,效命大王。

现下,有一计呈上:

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如此,汉王、项王、大王,你们仨,无人敢轻举妄动。

然而,以您的智慧、德行、甲兵,据于齐地,从燕、赵虚处出兵,双向制约二地,顺应民心,西向伐秦,天下,无不响应。

如此,顺势而为,削弱大国势力,分封各地诸侯,诸侯立,则天下归心。

立胶河、泗水,德服于诸侯,深拱揖让,天下朝齐。

最后一句关键的话来了!

蒯通说,

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愿足下熟虑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

这句话的关键:

大王,您顺势而为,逆势受殃,违背之,必遭其反噬。

故事讲到这里,显然,已经有两人,把天外飞仙般的话,顺给了韩信,听与不听,将考验他,一生成败之关键。

三、韩信的不智,在看不清人性!

韩信,

却依旧和蒯通,执着地谈刘邦,对于自己的知遇之恩,以及,各番恩情。

韩信曰:

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史记.淮阴侯列传》

我想说的是,昨晚,当我看到接下来的两大段,感触颇深。几乎,颠覆了以前的价值观,以及,看待历史的角度。

蒯通,绝对是一个大才。

关于政治,这段话,精辟犀利。这也回应到,最初蒯通说韩信,“一个人的成败,在于关键时刻的决策。或者说,为人做事,要懂得时移势易,顺势而为。”

他说,大王,您自以为,和汉王关系好,一心跟着他,建立万世功业。

但,错得离谱。

蒯通说,

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一起当小老百姓的时候,结为剁脑袋的兄弟交情。

然而,后来因为张黶、陈泽的事,二人起了争执,从此,相互深怨。

常山王背弃项王,捧着项婴的头,逃归于汉。汉王借兵给他,一路直杀到成安君,血流泜水,身首异处。曾经的过命交情,今天,却被天下耻笑。

他二人,可说是曾经最好的朋友。

然而,最终结果,却是置对方于死地。

问题在哪呢?人心。

人心,永不满足的欲望,太难测。

蒯通,只是想提醒大王,关于忠义的例子,历史上,不胜枚举。

若论友情,您和汉王交情,拼不过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

若论忠义,你对汉王的忠心,强不过越国大夫文种和范蠡,忠义于勾践。

然而,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您的眼前,更何况,还有更要命的!您要听进去!

人说,“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得不到封赏。”

怎么理解呢,我先说一下大王的功劳。

大王西渡黄河以来,动静闹得有多大,您难道不知道吗?

一路下来,虏魏王,擒夏说,引兵井陉口,诛成安君,占赵地,胁迫燕国,定齐国,大局安定。接着,挥师朝南,摧毁楚国大将龙且的二十万大军!

东南西北,四路征伐,试问天下,功高于大王的人,世上还有第二个吗?

谋略如此过人,世上真无双。

试问,您这样的人才,去到项王那里,项王敢信你吗?同样,去到汉王那里,汉王敢信你吗?功高震主,谋虑过人,如此的烫山芋,令王者震恐,大王您,跟随任何一方,又有英雄用武之地呢!

蒯通,看到了韩信成功背后的重重危机。

韩信,心,不由得不动。

又过了几日,蒯通再劝。

这段话,有些难懂,我大概为大家梳理了一下。

关键字:成大事者,在于决断。

四、史髻官的小彩蛋

来了,敲黑板:

其一,一个人创业,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要懂得接纳、倾听各方声音。懂听,懂得听助你成事的话。听了之后,要立刻去行动。如此,大事成。

其二,关键时刻,若听不见助你的声音,假以时日,事业,定亡。

其三,倾听他人的建议,错误率不超过20%,如此的决策者,对于人言迷惑,不会轻易上当。

其四,好的建议,要做好周密的计划与部署,不失周全,这样的人,无可匹敌。

出战,则战之必胜,胜之必强。

关键,一个人,心定,方稳当。一丝不乱。

其五,习惯被人劳役的人,常常抓不住大机会,不适合做最顶端的决断者。

其六,为蝇头小利,斤斤计较,干不成大事业,更不具备大将之才。

核心关键:

智者,善其决断。

疑者,来事必害。

我特别喜欢里边的一段话,读之有力,想来信念。有王者之风的人,建议多读,多感受。

不要像韩信,对自己的Power,对应的人生发展格局,有所怀疑。

大意就是,如果你锋芒毕露,就一定要敢于露出自己的锋芒。

这里边,有大智慧,需要细细斟酌和恰当应用。

原意是:

山中猛虎,犹犹豫豫,还不如一只黄蜂的尾针蛰人有力。

千里俊马,踯躅不前,还不如一匹劣马安然踱步。

勇士孟贲,狐疑不定,还不如一名庸夫的实干精神。

舜禹有智,吟而不言,不如聋哑人打手势来得直接。

字字句句,都在告诫我们,做人的行动力和时机的正确把握,决定了一个人才的成就大小。

你是一个人才,就要敢于做出与人才匹配的德行,坚定执行。

OK,我是“史髻官”(自封女官),打算用一年的时间,和大家一起,干翻《史记》。

喜欢我的分享,为我点赞,关注我。

谢谢大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