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季,“雪糕刺客”这个词火了——那些在便利店冰柜里的雪糕其貌不扬,但当你随手拿起一根去付钱的时候,他们会用高昂的价格“刺痛”你。

从本月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正式施行。其中明确提到: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价格欺诈行为。社交平台上,“发现雪糕不标价可立即投诉”“7月起雪糕刺客或将无处遁形”等也成了新的话题热点。

其实,人们用“刺客”来形容雪糕,固然与其价格标注不清有关,但更关键的,还是在于各种“网红雪糕”“新品雪糕”日益高企的价格。试想,如果雪糕的售价处于公众认知的合理范围,即便销售时标价不清晰,也不会引发网友的“雪糕焦虑”。

客观来讲,随着原材料和物流成本的上涨,雪糕适当涨价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然而雪糕越来越贵,并非只有原材料成本上涨那么简单。有业内人士透露,雪糕行业的毛利率普遍在60%左右,高端雪糕的毛利率在70%左右。而随着消费者对“网红化”产品的追捧,也使得一些企业用“厚利少销”、打造利润更高的网红产品来代替以往的“薄利多销”。

雪糕的附加值的确会有一定吸引力,但高价难以让普通消费者持续购买。正如有人说,真正给年轻消费者带来长久味道记忆的,永远是楼下小卖部冰柜里显得不够创新的那几款平价雪糕。各大厂商不妨看看近年来各类昙花一现的“网红”店铺,靠包装、噱头营销,最终必然难以支撑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让雪糕回归“物美价廉的解暑佳品”,才是长远发展的正道。(沈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