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7月4日电 题:革命老区创新红色教育 让青少年汲取力量


(资料图片)

新华社记者杨文

沂蒙革命老区山东省临沂市创新红色教育,开发沉浸式课堂、体验式教学、情景式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受到参观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战斗即将打响,我党的地下交通员究竟把城防图藏在哪里了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大显身手,破解密码,帮助部队取得战斗胜利。”在临沂市河东区华东野战军总部旧址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主持人一声令下,临沂桃园小学的30多名学生开始了趣味游戏。

“寻找与革命英雄有关的连环画,再从信封里分析出历史线索,最后将破解的答案告诉主持人。在最短时间内破译了密码,就是优胜者。”河东区党性教育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朱虹说,河东区在去年底推出山东首个以剧本推理、角色扮演为主题的沉浸式红色教育课堂《淬火成钢》,面向10岁至18岁青少年群体。

这种红色教育的创新课堂连日来“圈粉”不少中小学生和家长。记者在现场看到,学生们交头接耳,认真地分析着游戏任务和线索。翻看阅读革命故事、探讨诗词常识……每个人都津津有味地投入在游戏推理中。

沉浸式课堂还有一项环节,要求每组学生记下一串数字,正确说出才能在信封上盖邮戳。“这些数字都有特定含义。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其中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多英烈血洒疆场。我们把这些数字隐藏在课堂中,学生在推理中也能学到知识。”朱虹说。

据介绍,这个课堂融推理解谜、实践体验、革命故事再现于一体,通过动脑、动手加团队协作,学生在体验中深入接受红色教育,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

在临沂市区不远的红嫂故里沂南县,当地把红色故事“搬上”乡村剧场,也饱受热捧。

夜幕降临,灯光亮起。在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红嫂家乡旅游区,一场沉浸式的山村剧场作品《沂蒙四季·红嫂》,吸引不少村民观看。

号角声中,一名名沂蒙妇女抬着门板奔向舞台,她们时而扛着门板跌撞前行,时而将门板背在身上……她们身后高5米、长34米的超大电子屏上,“燃烧着”熊熊烈火。这里正上演着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妇女“勇架火线桥”的场景。

“老百姓拆下来自家门板,站在湍急的河水中……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现场观看演出后,沂南县湖头中学14岁的学生李增荣动情地说。

临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朱祥法说,临沂市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在课堂教育基础上注重创新,增强党性教育的感染力、创新力。“创新多种形式,讲述更具感召力的主旋律故事,让更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群体愿意走进文物旧址,接受红色文化洗礼,汲取奋进力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