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个别人行道设置不合理
(资料图片)
人行道的规划建设及管理,关系着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品质。近日,记者探访老城区部分人行道,发现还存在一些出行“乱象”,合肥建设部门表示下一步将提高人行道方案设计标准,不断完善城市人行道管理长效机制,给市民提供安全、顺畅、舒适的步行交通空间,构建步行友好型城市。
记者探访:盲道被占、有的人行道不到一米宽
近年来,合肥市政道路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过,有市民反映人行道目前在一些路段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近日,记者在街头走访发现城区人行道整体建设管理较好,部分区域确实存在汽车占道、道路设施受损、树木绿化及道路杆线布局不够合理等“短板”。
经过阜阳北路附近时,记者见到丽都名邸小区入口处有多辆小轿车直接停在了人行道上,行人只能从车辆的夹缝中穿行。原本还算宽敞的人行道被汽车占道停放后,只剩不到1米的地方可容行人通过。
在源祥广场附近的人行道可以看到,盲道有多处破损、缺失和凹凸不平,使盲人出行受阻。在固镇路一带的商铺门口,盲道甚至存在被停放的车辆“拦断”的现象。
离南门小学上城国际分校不远处,部分路段人行通道宽度设置不足,道路逼仄难行。有的地方两边人行道还被绿化树木占去一大半,留给行人只有很狭窄的路面。
周边的居民刘女士表示,“这给通行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交通高峰期,老人、孕妇、小孩等群体经过时,就得走到慢车道上,这不就有安全隐患了吗?”
委员建议:提高老城区人行道标准和质量
小小人行道,关系着市民出行大问题。近年来,合肥市政协委员孟月强一直在关注“老城区人行道管理”,今年初的合肥市两会上,孟月强专门提交了相关提案。
孟月强表示,老城区人行道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还有一些问题需要重视。
孟月强建议,可以依据相关规定,提高老城区人行道规划设计标准和质量要求,统筹考虑道路设计、停车规划,杜绝机动车在人行道非法停放现象。严禁私自圈占“停车点”,规范设置公交站牌、垃圾箱、消防栓等公共设施。
对此,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表示,构建步行友好型城市,对倡导“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及促进城市品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相关部门致力于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提高城市的步行友好性,从而增强市民获得感和归属感。
为了提质改造,优化城市步行空间,这几年全市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坚持科学储备、统筹规划、持续实施。相继完成科学岛路等提升改造和万泉河路、南京路等慢行系统完善工作,对交通组织、慢行系统、附属设施等改造升级,提升城市“颜值”,方便市民出行。
目前,合肥正在进行对市区既有道路慢行系统缺失情况的摸排,并根据摸排情况进行慢行系统梳理研究工作,提出完善道路慢行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不断提升街巷周边人居环境和城市微循环。
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老城区人行道品质建设
记者从合肥市城乡建设局了解到,下一步合肥准备大力推进城市人行道品质建设,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实施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优化道路空间资源,加强既有步道、非机动车道优化,完善无障碍设施,逐步改造老城区人行道。
同时,抓好审查工作,以“高标准、严要求”提高人行道方案设计标准,给行人提供安全、顺畅、舒适的步行交通空间。多部门联手不断完善城市人行道管理长效机制,定期开展“马路市场”“露水市场”“还路于民”等专项整治,将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有机结合,推进执法与服务相结合,营造文明、和谐、整洁、安全的良好街面秩序。加大对薄弱时段、薄弱区域的巡查频率,对重点区域、重要案件进行专项督导,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查处、逐一整改销号。
此外,持续推进停车场建设,通过增加泊位供给,缓解停车难题。进一步整合停车资源,充分利用城区待建地、边角空地、零星地块等空间资源,拓展停车空间,以减少停车对人行道空间的侵占,还路于民。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 实习生 甄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