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近日举行的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建华认为,保障数据在采集、传输、存储、交易、共享、使用、销毁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保护国家数据安全和公民合法的隐私权,已经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关系到大数据战略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因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表示,当前数据价值化势头强劲,数据安全风险从相对静态交互向数据全生命周期迅速延展,数据保护重点也从相对静态的保障数据交互安全,向保障动态的数据要素流转安全转变。相关专家学者表示,在数据监管日益趋严,数据安全、隐私合规日益被重视的背景下,隐私计算作为新兴的数据流通安全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此背景下,同态加密、差分隐私等保护技术,为化解数据利用与数据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有力支撑。隐私计算有何作用和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隐私计算可在融合多方数据分析计算的同时保护敏感信息不外泄,“比如多方安全计算允许各参与方只提交密文切片的前提下,通过既定逻辑计算得出结果,但不透露各自数据”。具体而言,隐私计算是在保护原始敏感数据不泄露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分析与计算的一类技术集合,隐私计算参与方在数据不出本地的条件下,就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价值动”。作为隐私计算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北京瑞莱智慧科技有限公司CEO田天表示,隐私计算技术具备原始数据不出域、计算过程加密、不共享明文数据等优势,有效保障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进而推动打通数据孤岛,实现基于合法合规的数据利用,赋能多方协作、驱动业务创新。同时,隐私计算还明确了数据权属,通过分离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不交易数据本身,只交易数据计算结果,让数据交易与价值核算更趋合理化。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强了数据安全保护力度,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同时各领域对合规数据流通的需求日益强烈,隐私计算市场迎来快速发展。目前,业界积极探索隐私计算技术并开展试点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数据密集度最高的行业,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隐私计算的应用和实践上较为领先。例如,建设银行基于瑞莱智慧隐私计算平台,将银行已有的对公企业资产、负债数据、风险评价等信息,与子公司投融资、外部资质等数据融合,赋能精准投资。隐私计算也在政务数据开放上发挥了作用。隐私计算被多地政府纳入数字化发展规划,作为促进数据经济的突破口,融入交易所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等领域,目前北京、广东等地都已提出要构建包含隐私保护计算在内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隐私计算产业发展报告(2020—2021)》认为,隐私计算产品市场规模约为10亿元,基于隐私计算的数据交易应用模式市场或将达到千亿元级。同时,隐私计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技术实施方面,存在异构隐私计算平台无法互联互通、性能效率低、产品化能力不足等局限;传统业务与隐私计算平台的结合和改造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业务价值难以体现。此外,有关企业人士认为,隐私计算还存在着一系列合规挑战,数据安全法等法规实施后,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指南仍未出台,落地缺乏指导参考。作为国内较早探索隐私计算领域的科技企业之一,瑞莱智慧从人工智能出发,推出了业内首个编译级隐私保护计算平台——RealSecure,依托编译器架构与全同态加密,在性能、安全、互联互通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同时,通过“平台+数据+服务+场景”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端到端建模、合规咨询等服务,为隐私计算在不同场景的落地提供快速赋能。田天表示,目前隐私计算市场仍处于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前期,虽然复杂的实践现状给隐私计算应用提出了不小的挑战,但从长期来看,数据监管政策的出台始终有利于推动隐私计算的持续稳健发展,“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市场认知的逐步提高,隐私计算将持续为政府、金融、公共服务、工业互联网等高价值场景提供可信数据基础,为数字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提供稳健支持”。 (经济日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