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时代周报》联合《消费者报道》杂志,选取六大国有银行App,推出《6款国有银行App“长辈版”测评报告》。报告显示,尽管各大国有银行都推出了适老版的手机App,但在版本切换方式、版本名字、主推功能、语音播报、客服接入、二级页面设置等方面彼此存在不小差异,从老年人的视力、心理、使用习惯等来看,各家App均有待改进的地方。实际上,此番被评测的6款国有银行App“长辈版”,不过是始自去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背景下的一个缩影。诸如版本切换入口难找、二级页面字号偏小、版本简化后的主推功能不合老年人胃口等问题,可以说是一众适老化App的通病。更有甚者,改造后的所谓适老版本,不仅操作难度不减反增,反而广告植入花样别出,简直就是专为“坑老”而量身打造。科技进步理应普惠大众,数字化时代亦不应抛下老人。在工信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的指引下,相关企业推出的老年版软件倘若不适老,无异于换汤不换药。赢了面子,但失了里子。那么,是因为推出“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存在很高的技术门槛吗?实际情况只怕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比起技术层面的实现路径,相关企业担心“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适老版App无利可图,才是“关怀模式”难以真正落地的最大掣肘因素。就此而言,更富诚意的适老版App的面世,既需要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中出现的种种乱象引起重视,尽快出台关于适老版App开发、设计的行业标准,同时也亟须相关企业加强自律,摆正利益关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对广大企业来说,与其迫于政策压力对App适老化改造选择敷衍了事,何不多一些认真和诚意,将此作为展示自身形象、维护社会声誉乃至争夺用户群体的良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