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了明码标价规则、价格比较和价格欺诈行为认定规则以及法律责任等。这对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特别是防止价格欺诈现象发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价格欺诈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扰乱市场正常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8563件,其中价格欺诈案件占相当数量,而网购则是价格欺诈案件的高发区。
究竟怎样才算是价格欺诈?此次《规定》中明确了价格欺诈的七种行为,包括以低价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以高价进行结算;通过虚假折价、减价或者价格比较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使用欺骗性、误导性的语言、文字、数字、图片或者视频等标示价格以及其他价格信息,等等。各种价格欺诈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欺骗消费者,以达到谋取暴利、实施不正当竞争的目的。
而要消除价格欺诈,就必须明码标价。建立并实行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明码标价制度,有助于维护市场价格正常秩序,鼓励正当竞争,便于监督检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和服务的标价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对明码标价的规定也应与时俱进。比如以往对经营者的标价形式进行严格限定并实行标价签监制制度已经没有必要,应该取消。
总之,通过规范的明码标价制度,让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真实价格明明白白,这样,消费者才能真正掌握消费主动权。对于商家来说,也就不会在价格欺诈上绞尽脑汁,而是回归到为消费者提供价格更实惠、质量更高的商品和服务的正轨上来。(李长安)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