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最高水平。这样的双跨平台,全国有28家,湖北仅1家入选。这条赛道上,湖北如何摸索着前行?今天从一块面板说起。

武汉华星光电,是国内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基地。屏幕显示,6月以来,车载面板的最快出货周期降低到了13天,比年初节省了7天。


(资料图片)

TCL华星IT服务部部长苏小情:“上游材料的供应商,他可以把生产数据、出货数据对接到这个平台,客户也可以同步地看到我们生产进度,如果一有问题,进行一个三方的会诊和解决。”

苏小情说的平台,是格创东智打造的湖北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打通生产链上、中、下游的数据链条,协同生产,这是在半导体行业跨领域的应用。这一平台,现在应用到了新能源、航天等22个行业,这是跨行业的应用。

TCL华星IT服务部部长苏小情:“之前,企业各个应用都是烟囱式的应用,数据都会独立,供应链管理平台就是简单的出货量信息,深入到它的生产过程、品质管理、人员管理这些信息是完全没有的。”

湖北是工业大省,行业大类多达41个,“双跨”平台的建设,被视为制造业大规模数字化的刚需。目前,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有上千家,真正实现“双跨”的平台却只有28家,湖北仅此1家。为何如此之少?记者调研发现,隐藏于工业底层的工业软件技术,是制约“双跨平台”发展的重中之重。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周晓:“对于大企业而言,数字化水平比较高,大部分业务基本上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云平台在开展,更多地是担心工业软件的国产化和工业数据的安全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格创东智把攻克方向瞄准了最精密的半导体制造,每年投入近千位研发人员。历时3年,格创东智成功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格创东智华中区总经理周敬:“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在以前,这些软件都得进口,在去年九月份,所有的系统全部都切换上线,百分之百把它替换掉,解决工业软件‘卡脖子’的部分。”

如何将平台推广到其他行业,这又是一道全新的难题。为此,湖北出台了5G+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统筹设立50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软件研发和应用,并对首次获评“双跨”平台的企业奖补500万元。政策加持下,格创东智加大投入、积累数据库,沉淀出了近3万个工业模型。

格创东智华中区总经理周敬:“有意识地积累各行业特性的工业软件,比如说一些通识性能源管理的、碳管理的,还有供应链管理的,会把它作为一些通用类的软件,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做快速的扩展。”

推广这一“双跨”平台,格创东智还探索了“小而精”的平台解决方案,满足中小企业研发、营销、采购等需求,让企业更低成本接入。

格创东智华中区总经理周敬:“最先一定是一个比较大一些的单体的应用,把它做成一个轻应用,把它的功能会简化、标准化,可以免费,比如说试用半个月一个月,有价值可以继续付费来使用,真正可以做到快速应用。”

当前,湖北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有37个,上云工业企业达到4.6万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规模应用的关键期,并加速冲刺双跨平台建设。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周晓:“从今年开始,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遴选也增加了省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方向,目的是建立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种子库,引导更多的企业去建平台、用平台。”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杜瑞雪 郑杰 责任编辑 唐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