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盐城东台,是一座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沿海城市,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中国美丽海湾”等多张生态金名片。6月1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就走进了盐城东台。

来到盐城东台条子泥湿地,站在黄海滩涂边,透过望远镜望去,各类鸟类时而翩跹起飞,时而低头觅食。

东台沿海经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洪涛介绍,每年有数百万迁徙候鸟在此停歇、换羽和越冬,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近年来,条子泥湿地大力推进以湿地保护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内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至2021年,记录到鸟类增加至41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二级71种,包括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4种、濒危物种9种、易危物种16种。

“据今年 5 月份最近一次鸟调发现,条子泥湿地的鸟类大家族又添灰树鹊、黑短脚鹎2种新成员,这意味着常年来此栖息、觅食的鸟类种数达到 412种。”吕洪涛告诉记者。

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盐城东台精心呵护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在绿色低碳发展上不断探路。随后,记者又来到了东台沿海的“风光渔”一体化发电站项目现场,宽阔的水面上,太阳能电板组成的光电“海洋”一望无际。

工作人员沈丹丹介绍:“中节能风光互补区有电池板约32万块,每块含20块子板。子板270W,每小时发电0.27度,整个区域每小时发电172万度左右。大家还可以看到远处转动的风机是1.5兆瓦的风机,它的塔架高65米,风轮直径74米,整个塔身超过100米。在风速3—20米/秒时转动,每分钟约12圈,每圈约2度电。每分钟25度电,一小时可以发电1500度。一架风车轻轻地转上几圈,就够一个普通家庭一天的用电量。”下面的水面养殖首期面积4000亩,主要养殖鲻鱼白虾梭子蟹等。

中国节能东台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站长杨敏告诉记者,上有风力发电、中有光伏利用、下有水面养殖,这样的综合利用的模式是全国首创:“我们公司每年的发电量应该在一个亿左右。当地也是采用的一种新型模式,大力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杨敏介绍,光伏区域渔业养殖用水可以大量減少灰尘产生,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光伏发电量的提高。据了解,截至2022年12月,盐城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52.85万千瓦,占全省24.61%,规模领跑江苏。盐城每使用100度电,就有约60度来自新能源,而东台市的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突破100%。

(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编辑/高若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