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刘亮)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5日表示,中国养老辅助器具市场规模已跃居万亿元人民币级别,但质量不佳、溢价高、功能鸡肋等问题亟待改善,应加快完善消费保障制度。

截至202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8亿,占总人口的19.8%,打造更具温度的养老服务已成为重要课题。近年来,移位机、电动轮椅、爬楼机、助行车等养老辅具在中国逐渐走红,但产品种类数量相对匮乏,同质化竞争严重,相关标准、技术、硬性检测规定不完善,导致负面声音层出不穷。

针对这些现象,中消协近期和相关机构对市场上多个养老辅具品类进行综合评估。评估表明,养老辅具并非越贵越好,低价格依然可以买到高品质产品。个别产品功能为了提高价格刻意添加“花哨”鸡肋功能(如影音娱乐、蓝牙功能等),实用性差,可替代性强,需多留意。此外,产品还存在价格乱象,缺乏保障,使用说明不全,安全警示不完善等问题。

中消协表示,养老辅具需要弱化“老年人”刻板标签,增强“人文关怀”属性。产业内还需推进养老辅具、适老化产品的精细化创新,在制造材料、工艺水平、装备水平等方面加大科研投入,解决以往产品形式单一、科技含量低、品质低、效果差等问题。

中消协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中国在养老辅助器具行业标准上仍有大片空白。此外,全球共有6万余种适老辅具,日本有4万种,中国市场上只有2000多种。中消协表示,应加快完善相关养老辅助器具的消费保障制度,为老年消费者提供持续性保障和服务,相关企业也应积极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