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教育厅“教育强省建设百校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无锡,主题是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岗课赛证”融通。记者随采访团走进无锡4所职业院校,探访无锡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聚焦智能制造 服务企业转型


(资料图)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两所双高A档高职院校之一,以智能制造闻名。走进学校智能制造工程中,一条条由机器人组成的生产线映入眼帘。学校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刘永刚介绍,研究所目前有12名教师,其中60%是博士。学生在大二进入研究所,跟着老师了解前沿技术发展,到大三开始参与企业工程设计与管理,毕业生每月起薪一般在8000元到10000元。目前,学校围绕为地方中小企业做技术改造及开发,近5年共成交了有800多项技术服务项目,合同额已经达到1.8个亿。

通过与企业合作,促进了教师技术研发能力提升。近5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主持3项智能制造领域国家标准制定,实现专利转让转化400多项。学校正在推进职业本科高校建设工作,将继续聚焦服务区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坚持校企双元育人,根据企业对人才和岗位的要求,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周桂瑾表示,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把企业最先进的技术,最优质的资源引进到人才培养中,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高端性。”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推进赛课融通 实现芯片“校园造”

在高职院校读本科,是一种什么体验?2019年,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在微电子学院开设“4+0”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尹志新表示,加入科技社团技能提升工作室后,技能水平大幅提高,“这里有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都非常强的老师。”在校期间,尹志新获得全国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集成电路EDA开发应用一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级竞赛大奖。

尹志新所在的微电子学院,与华润微、无锡华虹、SK海力士等诸多上市企业以及东南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江苏高职院校中首家由政府主导建设的现代产业学院——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接触到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最新技术,在企业导师带领下,参与真实的芯片生产制造流程。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规范,不断反哺学校教学与各项大赛准备工作,实现竞赛与课程的融通。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让更多孩子从大赛受益

参与技能大赛,并非极少数优秀学生的专利。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无锡机电高等职业学校获得6个一等奖,被江苏省教育厅表彰为技能大赛突出贡献院校。学校以人人受益、促进优秀、树立品牌为宗旨,针对各专业特点,组建技能实验班、青苗班,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学校机电工程系青苗班指导教师刘永富介绍,“在培养的基础上再做选拔,这样的话就不仅仅是为了大赛。准备大赛的同时,所有青苗班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伴随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无锡机电高职校还提出了五位育人的理念,即学习的“学位”,实训的“工位”,食堂的“餐位”,宿舍的“寝位”,实习的“岗位”,针对不同的位置建立能力标准和培养要求。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工学交替”校企无缝对接

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应的专业课程各不相同。在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与当地头部企业合作,建立6个产业学院,将产业导师的真实运营项目搬进课堂。学校商贸物流系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邹朱翊介绍,“商贸物流系主要是跟阿里巴巴合作,成立数字商业产业学院,以工作室的名义来承接真实的企业项目。”

旅游管理系的灵山文旅学院,实施工学交替的“AB”课程体系,培养景区职业经理人,企业导师长期承担部分教学任务,还会带着毕业班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践教学。与旅行社开展“旺出淡归”的工学结合模式,学生考完导游证,会在旅游旺季前往企业担任小导游。信息工程系对接无锡市地标产业物联网产业,精准定位系统集成、运维服务和辅助开发,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赛项中获得一等奖。 

聚焦产业需求,无锡正在打造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无锡样板。目前,全市职业学校合作企业近6000家,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近百家,建立了中职、高职、职业本科、工程硕士纵向衔接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一条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创新之路。

(江苏教育频道/王莉莉 赵英雷 马征 付尧 高磊 编辑/汪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