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绿树阴浓夏日长。盛夏时节,走进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水光潋滟、草木葱茏、鸟飞鱼跃,秀美风光一洗夏日烦闷。不远处,有摄影爱好者正在用长焦相机拍鸟,鸟鸣声不绝于耳。不难看出,这里既是湿地公园,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园。
赤山湖位于镇江句容西南,是秦淮河水系上游一座古老的湖泊。过去由于围圩垦种、圈圩养殖导致湖面逐渐缩小,直接影响了湖泊的水利调蓄能力和生态修复功能。2007年开始,赤山湖管委会先后关停、搬迁了多家化工污染企业,解除了6000亩精养鱼塘养殖合同,并通过退渔还湖、退渔还湿,完成了1万多亩湿地的修复与恢复,相继实施河道治理、堤防加固、闸站建设等工程,恢复出花兰墩、白水荡两大湿地。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如今的赤山湖湿地湖面广阔、河流环绕、滩涂交织、岛屿点缀。
“每年秋冬季节,数以万计的冬候鸟飞临赤山湖湿地栖息、中转。”赤山湖管委会监测保护部工作人员周宜祥告诉记者,春夏季节,越来越多的夏候鸟、留鸟在这里筑巢、繁衍。甚至有不少野鸭与鹭鸟改变了迁徙的习性,选择常年居住在这里,现在的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已然成为鸟儿们美好的温馨家园。
良禽择木而栖。鸟类是反映生态环境的“晴雨表”,更是最好的“环评师”。数以万计的野生鸟类选择赤山湖作为栖居地,亦或是前来越冬与“歇脚”,正是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好的最佳证明。
近年来,赤山湖管委会坚持生态优先,一路探索不停,不断深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努力为各类动植物物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场所。2017年,组建巡查队对全园及外围保护区域湿地资源与水环境进行巡查保护,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人力支撑。2019年,聘请经验丰富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助力野生鸟类监测记录,并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与水质实验室,实现对园内水质、水文、气象、空气质量、生物物种生存状态的实时监测,为保护湿地资源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2021年,依法依规对公园保育区、生态恢复区等区域实行部分封闭管理,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动植物的影响,形成湿地资源“保护网”,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空间。
今年5月,赤山湖管委会正式启动了2023年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调查的对象是湿地公园内10个标记点位的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浮游生物与底栖动物对重金属、农药和其他污染都十分敏感,通常被作为水质评价、检测的重要指标。周宜祥表示,本月,他们还将针对鱼类与昆虫等物种继续开展调查工作,“到时候还会制作鱼类标本,这是开展调查工作以来的首次,将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目前,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记录到的物种总数超900种。其中,野生鸟类已达17目52科128属200种,包括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和青头潜鸭、白枕鹤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小天鹅、白琵鹭、苍鹭、长耳鸮、鹊鹞等3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及百余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与湿地公园建设初期相比,鸟类的种类增加了130余种,数量也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随着湿地恢复保护工作的有序推进、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显著改善、野生鸟类尤其是越冬鸟类的种类与数量逐年增加,赤山湖管委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教和生态旅游等方面的价值持续攀升。
赤山湖管委会积极组织青少年入园参与鸟类监测、湿地动植物观察、水质检测试验等互动活动,结合世界湿地日、国际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全国科普日等时间节点,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志愿科普宣讲、生态文明课堂等活动,累计开展190余场相关活动,惠及至少5万人次。
“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我们有基础、有优势,接下来,我们将在推动生物多样性科普上下功夫,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加入生物多样性保护队伍,以实际行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赤山湖管委会科普宣教部部长巫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