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记者走进郎溪县姚村镇姚村社区屋基村组的杆秤作坊,探访杆秤的前世今生。

今年74岁的杆秤制作师傅黄芳秋是作坊负责人,瘦瘦高高的个子,戴着一副老花镜,人显得古朴、精神。

黄师傅在毛坯堆里掂量出一根细长的木条,开始制作杆秤。他先把木条刨成细长的圆柱形,然后搁在案几上为秤头和秤尾包上铜皮。“我15岁当学徒,跟大伯黄美魁学做杆秤,18岁出师。”黄师傅边做边聊,“做秤杆的木头要硬,一般选用当地山上阳坡的栗树和栎树,秤杆子刨好了,一头一尾的铜皮包严实,再安装秤卡子和秤钩子,然后用砝码来校秤、均分星位,这个环节最重要。”

黄师傅伏在案几上一丝不苟地完成均分星位工序后,用钻子和锤子在秤杆上依次钻星(孔)、钉星(铝丝),每个流程、每个细节,都做得专注、流畅。将近2个小时,终于完成了杆秤制作的关键步骤,黄师傅这才舒了口气,“基本成型了,接下来用砂纸抛光,再上漆、晾干,最后打蜡。”

黄师傅的杆秤,有带托盘的,有不带托盘的,称量从5斤到300斤不等,长长短短有十几个品类。“不少游客喜欢逛我的作坊,对老手艺感兴趣,我就演示给他们看。我儿子也会做秤,他在家的话,就由他来演示。”黄芳秋告诉记者。

黄师傅的儿子叫黄建根,1977年出生,师承父亲杆秤制作技艺,入选郎溪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制作杆秤不是黄建根的主业,但他空闲时很乐意配合父亲展示杆秤制作技艺,向游客传递一个信息——‘老手艺’还活着。”姚村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姚慧介绍,前不久,杆秤制作技艺(姚村)入列郎溪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对于非遗,姚村镇在深度挖掘和提档升级的同时,依托境内4A级景区观天下景区及多个美丽乡村景点,广泛开展非遗展示展销、互动交流、参加体验等活动,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做好、做活‘非遗+旅游’的发展文章。”姚村镇副镇长刘伟告诉记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