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18日入梅以来,我市实际降雨天数和降雨量均少于常年,属非典型性梅雨天气。”7月5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扬州市农科院)研究员黄年生向记者介绍了他刚刚撰写的《非典型性梅雨期间机插秧一栽即管技术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时表示,非典型性梅雨天气让不少种植户“很懵”。针对目前实际情况,黄年生围绕“科学水肥管理,促进早发快长”的原则,提出一些一栽即管的技术意见,为全市水稻种植户田管提供参考。

黄年生表示,今年育、栽秧插期间天气较佳,有利于栽后秧苗早发,水稻生产的“关键第一步”迈得很好。针对突然出现的非典型性梅雨,同样不能马虎,必须“再接再厉”, 做好各项田间管理,秋粮丰收才有保证。

《意见》首先提出了当前水稻田需要加强水浆管理,认为“非典型性梅雨天气水浆管理特别困难”,需要坚持的原则是,前期促根,后期促蘖。水稻机插后,即使天气睛好,温度较高,只要田面较为平整,可3-5天田间不进水,促进根系发育,5-6天后开始上水施肥促蘖。如果栽插较早,已施好第二次分蘖肥或分蘖肥全部施完,这些田块应开好平口缺,保持田间建有水层,促进分蘖发生,如连续晴天,则主动上水;如田间水位较低,无雨则补水,有雨则靠雨水补水;如遇大雨或暴雨,尽量在田间蓄积最大降水量,减少排涝压力。如果栽插较迟,对刚栽插的田块,尽量露田促根,活棵后浅水间歇灌溉。

“田间平整度差的田块,平口缺原则是‘高处见水、低处见苗’,缺苗较多田块,还需进行移苗补缺。” 黄年生说。在巧施早施分蘖肥促进水稻早生快发上,《意见》建议,活棵后要及时上水早施分蘖肥,分蘖肥一般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栽插后5-7天,亩施尿素10-15公斤,第二次在栽插12-14天,亩施尿素5-7.5公斤,对于田间长势不平衡的田块,可视长势每亩用尿素2公斤左右,对生长相对差的地方施肥促长。

“这种方法由于使用的除草剂品种多、药量大,经常由于防治不当,造成僵苗不发,影响产量。”对于多年来常规化使用的“两封一杀”防除杂草做法,黄年生则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建议,采用“一封补杀”的方法,即在机插后5-7天结合施第一次分蘖肥时进行封闭化学除草,并保持田间水层4-5天;移栽后20天左右,根据田间杂草的实际情况进行茎叶防治。这种方法第一次封闭时都能做到位,第二次茎叶处理时,如田间杂草较多,分布较广,则全面防治,如田间杂草为零星分布,则采用人工定点防除,尽量减少除草剂施用量和施肥次数,达到最佳除草效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