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反对食品浪费成为社会共识,临期食品市场日渐升温。据《北京日报》报道,近日北京市场上首次出现主打生鲜的奥特莱斯店,售卖的几乎都是临期生鲜,吸引了大量市民光顾。

有调查显示,多数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从报道来看,临期生鲜既有着品质保证,又能避免食品浪费,更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售价能比普通同类商品便宜六成左右。正因如此,临期生鲜被业内人士视为食品市场的“新风口”。

不过在临期食品市场日渐做大、消费者享受实惠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临期食品要想持续发展,需格外关注质量问题,统一的监管标准亟待建立,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比如,距保质期多久能被划归为临期食品?这对于不同工艺、不同材质的食品来说,显然应该有着不同标准。再比如,有超市从业人士就提到,处于保质期内的食品在储存得当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可以放心食用,但如果在销售过程中不符合相应的储存条件,临近保质期时也可能变质。那么对于此类情况该如何甄别、如何监管?

“新风口”的出现给商家带来了盈利的机会,但同时也提醒着主管部门,管理制度、监管手段要“跑步”跟上。食品安全大过天,临期食品虽好,但安全底线必须守住,不能让“好事变坏事”。(余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