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少 见效快 效益稳

轻松年入几十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是“馅饼”还是陷阱

养殖回购真的靠谱吗

汉川警方雷霆出击

揭开精心策划的骗局

近些年,随着网络发展,一些新兴的“特种养殖”正在迅速走红。自从看到一些“特种养殖”的成功案例,很多人跃跃欲试,纷纷投向了风险大回报高的养殖行业。然而,很多人盯着其中的利益,在缺乏相关知识的情况下,一头扎进“特养圈”,这却给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机。近日湖北汉川警方就破获了一起电信诈骗案件,涉案金额高达600余万元,那么骗子究竟是如何利用大家“一夜暴富”的心理展开骗局的呢?

今年四月,家住河南的养殖户张某行色匆匆的走进了汉川市公安局刘隔派出所报案,称自己的钱被一家公司给骗了。

公司宣称,最稳定的蛋白虫养殖项目,无须经验、包技术,75天可养成,公司还回收成品虫。如此诱人的宣传广告词,让张某十分心动,他料定蛋白虫养殖或许就是下一个特种养殖行业的新风口。

很快,张某联系了汉川这家公司的客服。除了广告上的宣传语之外,客服还告诉张某,这个项目是“稳赚不赔,一本万利”的,之所以会稳赚不赔,是因为所有的成品虫,公司都会回购,并且在养殖过程中,蛋白虫死多少,公司就会补偿多少。听到客服这样说,张某更加放心了。

签完合同之后,张某就收到了养殖公司寄来的蛋白虫种苗,养殖工具等等,并在对方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养殖蛋白虫。

尽管养殖条件有点苛刻,也并不像之前客服说的随便养养就行,张某还是尽心尽力按照对方技术人员的要求,对这些虫子精心呵护。可没想到,不到半个月,这些虫子竟然都出现了问题。

养殖蛋白虫出现大量死亡之后,张某多次跟对方技术人员联系,技术人员却说一定是张某在养殖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没有按照公司的要求执行,才导致了蛋白虫的死亡。

尽管按照养殖公司的要求,张某购买了由公司提供的药品之后,蛋白虫还是持续不断死亡,张某这才发现蛋白虫可能根本无法养活。而在这场骗局中,对方工作人员不仅没有按照当初的承诺“死多少赔多少”,甚至直接将张某的微信给拉黑了 。损失了四五万元的张某,从河南匆忙前往汉川公安局报案求助。

经过多番调查,警方发现和张某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另外两名同乡,他们总共投入近十万元,有的养殖蛋白虫,有的养殖黄骨鱼,但无一例外的出现大量死亡,即使少量养殖成活,公司也以养殖产品不合格为由,始终无人上门回收。当产品大量死亡后,他们也多次联系技术员、客服、经理等要求按照承诺补偿,对方都是拒接电话或直接拉黑。

根据几名受害人反映的情况,民警对该“公司”开展秘密调查。民警了解到,该公司根本没有养殖基地,而对外宣传的蛋白虫,实则是通过外省某地发货的大麦虫,所谓基因改良、择优繁育的鱼苗,实则是养殖户池塘里的普通幼鱼。

根据初查情况,汉川市公安局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孝感市公安局决定对该案挂牌督办。通过汉川市公安局打击整治一体化作战中心深度研判,多方取证,一个以朱某群 、朱某安为首的诈骗团伙逐渐清晰。8月17日,专案组决定立即收网。

在孝感市公安局相关警种的大力支持下,汉川市公安局组织80余名警力在汉川、孝昌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40人,收缴作案用的手机120余部,电脑40余台。

在这个四十人的诈骗公司里,办公室、食堂、住宿一应俱全,展示柜,样板间、成品蛋白虫等,包装得是有模有样。经过审讯民警发现,本案的受害人涉及江西、四川、河南等十余个省份,涉案金额达600余万元。那么这家养殖公司为何会诈骗这么多的外省客户呢?

原来,这家养殖公司为了避免找上门的麻烦,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养殖回收广告时,就将目标客户定位在外省,当有外地客户上钩后,话务员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话术本”和“投资问答”,对客户进行虚构事实的宣传,签订虚假合同。该公司没有养殖基地,更没有对外宣传的水产品,出售的产品也根本无法养活,公司也不可能履行“回购承诺”。目前,因涉嫌诈骗罪,朱某群等40名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中。

最终在汉川警方的雷霆行动下

这个披着水产养殖外衣

实则从事诈骗的犯罪团伙被一网打尽

那么这群诈骗团伙

将面临怎样的法律处罚呢?

本案中的蛋白虫,在骗子们口中说着特别好养,一个月就能有高收益,那么为何他们自己不掏钱,反而出技术教你养殖,让你来赚大钱,世上哪有如此的好事呢?警方摧毁该团伙后,缴获了大量的话术,其中几乎所有的环节,几乎都是按照“剧本”进行。所以在这里,还是提醒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积极学习预防诈骗的知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易上当受骗。

来源:湖北经视《经视说法》

(注: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电话:027-85721622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