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净化设备。记者 陆铭 摄

2017年8月,徐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至今已整整6年。6年来,这座位于铜山区大彭镇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共“吃干榨净”近百万吨“湿垃圾”,生成沼气近3000万立方米,并由此产生蒸汽11万余吨和发电1145万余度。

“湿垃圾”即厨余垃圾、餐厨垃圾以及易腐垃圾。2017年8月,徐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厂一期投入使用,日处理垃圾主要是餐厨垃圾。2019年8月,随着徐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厂二期投入使用,“湿垃圾”的全处理流程才开始实施。


(资料图片)

“刚开始不是很多,每天大约能处理餐厨垃圾百余吨,随着二期的投入使用,目前每天能处理‘湿垃圾’近600吨,其中餐厨垃圾约300吨,厨余垃圾约200吨,易腐垃圾约60吨。”徐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厂厂长刘泳涛介绍。

据了解,“湿垃圾”来到餐厨垃圾处理厂后,首先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然后实施污水、固渣和油的“三相分离”。固渣和油另作他用,污水则用来发酵产生沼气。产生的沼气再经过脱水脱硫净化后,进入发电机组发电。

“建厂6年来,共产生沼气近3000万立方米。二期项目投入使用前,所产生沼气主要用于厂区热能需要,包括冬天取暖在内,截至目前共产生蒸汽11万余吨,实现了自给自足。2019年二期项目投入使用后,我们开始利用沼气进行发电,截至目前共有800万立方米沼气用于发电,共发电1145万余度。我们厂区每天用电1万度,所以稍微补充点国网市电就可以满足用电需求。”刘泳涛告诉记者。

徐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厂目前日处理近600吨的“湿垃圾”从哪来的?万涓成水,汇流成河,是广大市民和单位在奔赴“新时尚”的道路上实施精准分类得来的。

8月19日下午,泉山区永安街道普查小区内,家住12号楼1单元302室的朱秀花阿姨拎着在家中分好的厨余垃圾袋来到小区环保驿站前,推开厨余垃圾投放箱的挡板,将垃圾袋口朝下倾倒,最后将垃圾袋甩了甩拿出来后投至旁边的其他垃圾投放箱。

“我们小区都是这么做的,不费事,只要用点心就好。”朱秀花告诉记者。

百姓用心,职能部门上心。泉山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林琳介绍,泉山区目前每天产生厨余垃圾约55吨。按照要求,厨余垃圾每天清运不少于两次,根据辖区内所有小区合理设置收运路线,确定各自的收运时间后在收集亭上公示,随时接受群众监督。

“以普查小区为例,由徐州苏彭市容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该公司对该小区设置的厨余垃圾收运时间就是早上7点-8点和中午13点半-14点半。”林琳说,所有运营到位都要使用四轮八桶电动厨余驳运车将厨余垃圾从收集亭集中收集至厨余驳运点,再由泉山区清运所工作人员驾驶厨余垃圾车统一运往徐州市餐厨垃圾处理厂。

“泉山区垃分办会定期组织工作人员检查辖区收集亭内厨余垃圾桶及13个厨余垃圾驳运点,检查点位卫生是否干净、是否及时清运、厨余垃圾纯度等,清运所驾驶员会拒收有混投的厨余垃圾桶,严格要求整改后再收运。”林琳表示。

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副主任颜丽表示,自徐州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先后在市区1800余个居民小区设置了5000余个收集房,配备了74台家庭厨余垃圾驳运车和27台家庭厨余垃圾挂桶收运车,建设了39个厨余垃圾驳运点,建立厨余垃圾“两驳一运”的运行管理模式并高标准、高效能、高质量完成,目前每天收运处理家庭厨余垃圾约300吨。

“厨余垃圾驳运点按照每个街道办事处设置1个的原则,由街道办事处综合考虑运距、车辆通行等因素,在辖区内选择合适点位建设。驳运点的建设面积一般在200-500平方米。部分街道办事处将驳运点与垃圾分类宣教、有害垃圾暂存、公厕服务、环卫驿站等相结合,根据垃圾分类要求建设综合型环卫设施。”

颜丽告诉记者,厨余垃圾前端收集使用小型电动驳运车,车辆操作简单并且车身小,老旧小区等狭窄路面也能通行,同时还减少了大型车辆频繁出入对居民小区地面的损坏及对过往车辆行人的影响。另外,居民小区厨余垃圾通过“以桶换桶”方式进行驳运,在驳运点内部进行挂桶收运,而且整个过程垃圾桶始终保持密闭,破解了生活垃圾收运“污染环境”“噪声扰民”等难题。

(来源:徐州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