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路口改造后效果确实好,安装了路缘石、标志牌,现在走起来挺安全的。”家住南通市海门区三万线与瑞民线路口附近的瑞祥村村民王大爷笑着说。日前,海门区路长办在该路口完成的基础设施精细化提升改造,有效提高了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安全水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基础设施提升精细化

此前,三万线与瑞民线路口的三角岛与路面无分隔,车辆转弯容易驶入三角岛绿化带内,不仅损坏绿化带,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前期,海门区路长办开展隐患排查,对该路口易肇事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决定采取增设路缘石、警示牌的办法进行提升改造。此外,为防止夜间光线昏暗,司机行车视线受阻,养护人员还对增设的路缘石涂刷黑黄漆,警示过往司机,提高了夜晚行车的安全系数。

三万线瑞民线交叉口的设施精细化提升是落实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能力提升,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缩影。近年来,海门区已累计投入6500万元,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650公里,封闭公路沿线中分带35处,整治改造提升平面交叉口6处,整治农村公路沿河路段、道路交叉口等重点隐患路段1500余公里。海门区农村公路的路域环境和安全防护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

夏季绿化生长比较快,农村道路路口因为绿化生长茂盛,导致车辆驾驶人员视距不佳,也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一大原因。海门区路长办组织人员对全区500公里国省县道交叉口三角视距绿化遮挡的隐患开展专项排查,发现一处,处置一处,立行立改。同时还对农村道路上的交安设施、易积水路段、路面病害等分别进行了“拉网式”专项排查和动态排查,避免因夏季高温多雨影响路面通行,造成安全事故。

去年以来,海门区深入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公路隐患排查整改进度,落实常维护、常排查、常整改的长效隐患治理机制。据了解,今年海门区共排查国省县乡村道隐患共463处,完成处置462处,整治率达99.7%,及时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党建引领管护全员化

今年是海门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综合治理年,海门区路长办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与镇村建立党建联盟。在党建结对共建中,探索“党员+群众”农村公路共管共治新路径,充分运用“路长制”工作机制,组织党员干部、道路专管员、民间路长等带头进行巡路,主动发现上报道路存在的隐患点,以点带面推动当地村民也加入农村公路管护队伍中来,形成了“党员示范、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村民爱路护路意识有了提高,道路通行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下阶段,海门区路长办将继续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紧盯安全风险突出的隐患点位,坚持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不断推动完善道路基础设施,消除源头安全隐患,切实筑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护墙”,努力创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来源:海门融媒体中心 编辑/俞思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