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池州市贵池区墩上街道,有一座始建于明初的古村落——茅坦村。这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村落,留存了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贵池傩戏。

“咚咚锵锵、咚咚锵锵……”阵阵锣鼓声从村子中传来,在“茅坦杜”傩戏协会,4名少年正脚踩1.8米高跷,头戴红色头巾,身穿武将戏服,一手提马首、一手扬马鞭,摆出征战之势。傩戏协会会长杜胜进介绍说。这4名少年大多在十一二岁左右,其中学习时间最长的有4年之久,还有一名女孩是目前唯一一位学习“高跷马”技艺的女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为小演员进行踩1.8米的高跷马的准备工作,会长杜胜金为其穿戴服装。

“我特别喜欢傩戏,已经学了4年,我还要坚持学下去,将来成为非遗传承人。”在谈到来学习傩戏的原因时,11岁的小朋友杜惠辰激动地说道。

女生学习“高跷马”的并不多见,但12岁的鲍依涵是一个例外。她说自己最初因“傩戏进校园”活动被傩戏深深吸引,凭借着满腔热爱和不懈努力,她在踩高跷上有了不错的表现。杜胜进最终同意她留下来继续学习,打破了“高跷马”不传女性的陈规。在家人的支持下,鲍依涵每周五下午都会坚持来学习。

图为安徽师范大学学子采访小演员们。

谈起与傩戏结缘的经历,杜胜进回忆道:“‘包家的马、杜家的戏’——小时候,母亲对我说的一句俗语激发了我的兴趣。”杜胜进在母亲的影响下逐渐爱上了傩戏,并逐步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肩担传承重任的中坚力量。“我们茅坦有这么灿烂的傩戏文化,到我们这一代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杜胜进动情地说。

茅坦傩戏历史悠久,从明朝中期开始出现,但后期中断了60多年。上世纪80年代,老一辈傩戏艺人们纷纷呼吁恢复傩戏,才得以让这块“活化石”继续焕发光彩。2017年,杜胜进筹集了3万元资金,注册成立了“茅坦杜、柏冶胡”傩戏协会,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如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图为小演员表演踩高跷马。

杜胜进说,为了让傩戏这门古老艺术后继有人,傩戏协会提供场地和教练,与茅坦小学共同开展“傩戏进校园”活动,第一期共24名学员报名参加,男女各12人。除此之外,在非遗文化研究方面,傩戏协会通过影像、文字等方式记录老一辈傩戏大家的表演与心得,将傩戏文化留存下来并深入学习研究。

“新生代的力量在不断增强,傩戏文化的深蕴在不断蓄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与支持。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傩文化传播出去,把我们茅坦傩戏的大旗扛起来。”杜胜进坚定地说。(通讯员 杜亮 李佳媛/文朱青悦/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