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世界气象组织4日宣布,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这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出现。气象专家介绍,近期江南、华南等地强降水频发就是受到厄尔尼诺状态影响的体现之一。与此同时,厄尔尼诺的出现将大大增加打破气温纪录的可能性。

根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最新的预测,厄尔尼诺事件在今年下半年持续的可能性达到了90%,此次事件至少为中等强度。世界气象组织介绍称,厄尔尼诺平均每二至七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这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型态,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有关。伴随着更温暖的海水保持在海洋表面,空气将变得更加湿润和暖和。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介绍:“厄尔尼诺的发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1998年、2016年、2020年,似乎与长江流域洪涝和江淮流域梅雨紧密联系在一起。确实厄尔尼诺是全球或区域气候异常的幕后推手,叠加气候变化作用,加剧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

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是明显的,但影响过程是间接的,也是复杂的。目前,由于发展迅速,已经进入厄尔尼诺状态,长江流域暴雨强降水及梅雨强度对厄尔尼诺的响应呈现出来。2023年6月17日,江苏淮河以南地区入梅。入梅以来,江苏全省平均降水量201.2毫米(偏多5-6成),江淮之间地区平均178.9毫米(偏多3.8成);苏南地区平均319.8毫米(偏多1.1倍),太湖流域(江苏境内)平均331.7毫米(偏多1.2倍)。

入梅后出现四轮强降雨过程,分别出现在6月17-19日、6月24-25日和6月28-30日,7月2-3日,沿江苏南地区出现降水叠加区域。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厄尔尼诺的出现将大大增加打破气温纪录的可能性,在全球多片地区和海洋中引发更多极端高温。周兵介绍,今年与去年赤道中东太平洋的状态完全不同的,高温的形式也不一样。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是历史同期最多,尤其以华北、黄淮高温过程频繁最为显著:“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尤以华北、黄淮高温过程频繁叠加最为显著,但今年我国高温天气过程最早发生在南方。5月28日至6月5日南方多地等高温超过35℃。云南巧家(44.4℃)等70个站突破历史极值。6月22-24日,北京南郊观象台连续三天气温达到或超过40℃,实属历史之罕见。”

未来全球气温变暖趋势将继续,城市效应等人类活动加剧全球变暖,人们需要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高温热浪历史重现期缩短,高温现象也将成为“新常态”。(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编辑/蒋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