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的北湖湿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苏段的源头区——邵伯湖的西岸,这里是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也是江淮生态大走廊入江区域重要的过水性湖泊,直接影响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江清水向北送的水质安全。“城里瘦西湖,城郊荒北湖”,如今的北湖湿地已经是当地的一张生态名片,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去北湖湿地看一看。


(资料图)

北湖湿地公园

四月的北湖湿地公园,牡丹、琼花次第开放,喜鹊、白鹭在林间跳跃,一阵微风吹过泛起湖面层层涟漪。然而,曾经的北湖湿地全然不是现在的春日美景。

长期以来,北湖湿地周围遍布着圈圩养殖,水产养殖坑塘一度多达276.2公顷,占到总面积的57.7%,而养殖池塘围栏、田埂等建设活动导致湖面萎缩到56.8公顷,不足总面积的11.9%。

村民王帮龙介绍今昔变化

这组数据,在曾居住在这里的公道镇埝桥村老村长王帮龙的记忆中,是随处可见的鱼塘、浑浊的水质和杂草丛生。

王帮龙说:“原来真正的田亩只有150亩左右,但是通过一平整,水面、鱼塘跟农田一起弄起来就400亩,增加200多亩出来分红,老百姓每年每个人最起码分1000块钱一个人。”

江苏国家山水工程布局与邵伯湖西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区位图

可喜的变化始于2016年,从清理整治违规鱼塘、水产养殖户再就业,到项目区农户搬迁安置,邵伯湖西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正式启动。

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邗江分局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科科长徐以泱说,这些举措才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真正修复湿地生态环境,重现自然生机,是摆在北湖湿地管委会面前最大的难题。

于是,重塑湿地地形,成为直击根本的第一个“大动作”。徐以泱表示:“比如说在北湖湿地荒湖北侧原来那些开敞的养殖塘,开展清淤、挖方,直接变成开阔的湿地水域;而在那些相对狭小的区域,进行破埂堆滩、土方整理等,让它形成那种起伏态的湖底地貌,这样我们就构建了生态岛、导流潜坝、浅滩洼地、生态滞留塘等一系列的湿地单元。”

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前

北湖湿地地形重塑后

为了保证湿地水系的净化作用,水系疏浚工程也如火如荼地同步展开。

徐以泱说:“我们是专门新开了河道,一个是可以天然屏障、来阻碍附近农田村庄生产生活排水进入湿地,另一个还承担着项目区外围区域涝水排入和蓄水备引的任务。另外还新建了节制闸3座,跨河桥梁4座,接下来我们还会根据规划需求来逐步配套相应的引排建筑物。”

北湖湿地植被得到恢复

如今的北湖湿地,鸟语声声引得游人驻足。坐落在柳湖的观鸟阁是北湖湿地公园内的制高点,站上观鸟阁,北可俯瞰“珠湖草塘”“森林湿地”,南可观览保育区湿地水禽,是湿地公园观赏鸟类的最佳位置。

游客正在观赏北湖湿地公园景色

昔日的“废弃水产养殖塘”终于摇身变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如何让这些鸟类等动物不是“过客”而成“住客”,真正地留住它们?这个愿望贯穿在项目建设和维护的全过程。

扬州市邗江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石磊介绍,从观鸟阁望向南边的一片树林中有一处封闭区域,这里原本计划进行道路改善,不过,当发现有很多白鹭喜欢聚集在这片区域觅食栖息,施工便立刻叫停。

数字孪生信息系统数据大屏

为了更加科学动态地观察动植物恢复和生长情况,北湖湿地公园运用物联网建设了数字孪生信息系统,在生态监测点的数据大屏上,彩色的公园虚拟图像旁,实时显示出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的详细数据。

徐以泱介绍,生态监测点的数据大屏对公众开放,既能进行“监测”又能实现“监督”:“鸟类现在已经观察到七十几种,有鸳鸯、鸿雁、赤麻鸭、绿头鸭、斑鸠这些迁徙的珍贵水禽,还有国家Ⅱ级保护鸟类黄嘴白鹭。另外,能够发现的湿地植物也有大概100种左右。”

湿地生境显著改善,成为重要生态屏障

监测数据表明,目前,北湖湿地的水质已经维持在Ⅲ类,部分指标达到Ⅱ类标准,水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如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年供水能力可达188亿立方米,一泓清水北上,北湖湿地已经成为下游高宝邵伯湖群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清水廊道的重要生态屏障。

大美北湖,如诗如画。眼下,北湖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工程(二期)也将上马,一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美景将徐徐展开。

(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孙昕 扬州台 图片/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江苏扬州北湖湿地公园 编辑/高若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