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商学院

我们只提供观点和机会

观潮会客厅第35期


(相关资料图)

本期华商商学院·观潮会客厅,以“从科教大省到科技强省,陕西如何实现科技创新新突破”为主题,聚焦我省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及十条措施,就地方科技创新现状、科教资源转化情况、机制创新内容、市场及企业实际诉求等展开探讨。

>>观潮背景

陕西科教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既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也是西部大开发第一阶梯。当前,全省正努力以“科教实力”激发“发展动力”,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尤其是去年以来,陕西在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新体系,有效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难题,不断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有力支撑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主持人

华商报社总经理 聂保刚

科创现状

陕西科技创新水平西部第二

正发力机制创新

主持人:早前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显示,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第9位、西部第2位。怎么看待这个成绩?

张薇:该报告基于政府统计数据,对各地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测评。综合排名反映出,陕西在全国范围内是比较突出的。而就近年来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的数据看,陕西在科技活动产出水平方面优势明显,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步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也得到提高,这体现出陕西在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与措施方面不懈努力。

要深入了解陕西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现状,从一些单个评价指标分析入手,也能看出优势和不足。比如,创新绩效方面。创新绩效具体又涉及宏观经济综合指标、产业结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业综合指标、可持续发展等。其中,陕西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产业结构、产业国际竞争力则存在继续改善和提升空间,这将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坚持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是关键要素,这相当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当前,陕西科技创新已走在全国前列,正在发力的是另一“车轮”——机制创新方面,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

企业经验

受益科技成果转化

在陕企业感受深刻

主持人:为了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陕西推出了秦创原平台。中车作为入驻秦创原的示范企业有哪些感受?

段志强:中车坚持“四个面向”,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秦创原达成诸多合作,形成“产学研用”完整链条,始终按照成为国际一流的绿色和智能化电气系统提供商的目标在做。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主要抓的是“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推动科技存量资源最大程度转化为生产力。作为企业来说,这些方面感受最大:一是项目合作;二是各种政策支持,其中还包括资金方面拉动;三是对企业产品更好推动。总之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等诸多方面,秦创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帮助。

主持人:发端于传统石油工业企业,长庆油田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经验分享?

刘汉斌:长庆油田经过几十年发展,从一个小油田成长为大油田,直到如今特大型油田,一步步走来和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密切相关。通过一些数据和经营细节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长庆油田的研究院有500多位职工,每年申报的发明专利260件到300件,每年授权的发明专利接近200件,从而保证产品持续迭代,推动油田工程技术创新及生产应用。

长庆油田在创新中一直秉承合作、开放、共赢思路,和陕西高校紧密合作。举例来说,我们与陕科大联合研究落地的水平井有关创新技术,让生产成本减少到十几分之一,平抑了国外技术获利空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得益于前期数字化建设,长庆油田产量提升、用工总数下降。智能化技术发展带来了人力减负和劳动组织架构变化,同时极大提升了经济效益。

政策举措

三项改革

破解“三不转”难题

主持人:去年以来,为了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等现实难题,陕西在高校院所中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如何评价改革成效?

董素艳:“三项改革”可以说是完全创立了一种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我们团队和我本人,都是“三项改革”直接受益者。正是因为有了“三项改革”,我们的科研成果才能顺利走出实验室,我们公司才能够顺利走向广阔的市场。正因为有了“三项改革”,评价体系拓宽了,教师团队的创业热情才能得到激发,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没有了后顾之忧,不管是坚持做基础研究,还是从事产业转化,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张薇:“三项改革”首先解决了高校科研成果能不能转化、如何转化的问题。因为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属于职务发明,将权利归属厘清后把主动权交予团队手中。同时,成果转化同样纳入高校院所评价体系,那么技术发明者的转化积极性就提高了。此外,“三项改革”还解决了转化过程中只有技术专利而缺乏资金入股的问题。所以,“三项改革”的确是一个重大创举。陕西这么多高校、这么多科研成果,如何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三项改革”的过程正是“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要把科研成果应用在现实的生产实践中”。

刘汉斌:对企业发展而言,“三项改革”促进作用明显,不仅让产学研周期大大缩短,也帮助现实生产力直接转化为效益。

实践建议

对有潜力企业

进行快车道扶持

主持人:在政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如何能更加高效地将科教资源、科技专利转化为产品和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的科技型企业?

董素艳:陕西大型科研院所数量众多。相对而言,不少民用中小型企业还处在发展起步阶段。而很多项目及大型企业对合作方存在经营规模等门槛要求,所以建议未来能否针对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出台快车道扶持措施,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发展。

另外,当前就业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大学生就业和企业招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际上,人才是企业和产业发展中一个关键要素。所以,这可能需要高校、研究院等有更多反思,如何输出更多适应市场的人才?

吕娟:技术成果转化需要企业提升法律意识。比如,很多企业在合规审查过程中,技术服务在合作协议中的欠缺,就可能为日后埋下争议隐患,甚至付诸诉讼。

另外,在专利环节,在过往案例中曾发生专利纠纷。

技术人员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动力。但在实际操作中,目前有一些技术人员的聘用或引进存在竞业限制、保密条款,而不少企业并没有关注到这些方面。

科研人员、科研机构与投资企业合作中,投资企业经验往往特别丰富,而科研单位的法律知识储备相对单薄,如果忽视法律很可能带来知识产权、投资并购、股权持有等纠纷。 华商报记者 李程 李王艳/文 强军/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