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这个安徽省面积最大的山区县、库区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今,奔跑在乡村振兴大道上的金寨县,群众的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这些笑容的背后,离不开县乡村振兴局全体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
【资料图】
金寨县乡村振兴局前身是金寨县扶贫和移民开发局,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乡村振兴局的全体成员用“大别山精神”鼓舞着自己,用汗水和奉献浇灌着这片红色的土地。
2016年到2020年,金寨县乡村振兴局组织干部走村串户,调研基层干群所思所盼,收集意见建议,形成各类专题调研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金寨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赵彬告诉记者,脱贫攻坚时期,该局职工自带衣被上班,经常连续三四个晚上吃住在办公室。赵彬常以办公室为家,常年熬夜、下基层。
“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就要有这个觉悟。我们自己苦一点,只要群众过上了好日子,就值了。”赵彬说。
大山深处的花石乡大湾村,村民陈泽申每个礼拜都会把家门口的光伏发电板擦得一尘不染。
“你可别小看这块板子,天气好的时候,一天就能给我带来10多元收入呢。”陈泽申说。
光伏扶贫是金寨县脱贫攻坚中的一块金字招牌。全县建成并网的光伏扶贫电站达20.11亿瓦,几乎每户脱贫户都享受到了光伏扶贫带来的好处。这背后是乡村振兴局的巨大付出。
“那时候山区路网不健全,只能骑摩托车闯、靠两条腿爬,被蚂蟥咬、马蜂蜇,流血流汗十分正常……”说起之前到山区群众家中选址安装光伏发电装置的情景,乡村振兴局职工余宇十分感慨。
在脱贫攻坚战役初期,金寨县扶贫开发局8名干部,在短短一个月内跑遍了全县225个村1.2万户群众,确定实施家庭光伏扶贫电站7803户。
2020年底,金寨县摘掉了穷帽子。2021年6月,挂牌成立的金寨县乡村振兴局,提出了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115”工程,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金寨县225个村的扶贫专员全部隶转为乡村振兴专员,并通过公开招聘予以充实队伍,加强“三保障一安全”及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重大变故户等动态监测,深化脱贫户产业、就业后续帮扶,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扶力度。
今年8月,南溪镇关闭20多年的缫丝厂恢复了活力,全新安装的6条自动化生产线将金寨县各乡镇蚕农生产的蚕茧制成了洁白的白厂丝。
“现在每月生产8吨5A级白厂丝,仅今年秋蚕一季就收购了40多吨鲜茧、60多吨干茧,带动50多名工人就业。”缫丝厂负责人李显炤说。如今,类似这样的乡村振兴产业在金寨县各乡镇遍地开花。
金寨县乡村振兴局紧盯“两业”发展重点,紧紧围绕“两环两带两湖”区域化布局,谋划5亿元产业链式发展项目。积极推进“2456”特色产业发展模式,“2”即“138+N”“6969”工程,“4”即突出茶叶、中药材、蚕桑、果蔬4个特色主导产业,“5”即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技术现代化要求,“6”即“两环两带两湖”产业区域布局。
老区的乡村振兴工作获得了全国认可。2022年8月30日,金寨县乡村振兴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曾经取得的成绩时刻激励着我们继续奋进。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赛道上,我们将同广大老区干部群众一起,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金寨县的实践,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让红土地上的乡村振兴‘花’绽放得更美丽。”金寨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黄劲松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