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不断壮大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传播绿色、低碳、环保理念——

“小蜜蜂”飞进虞城千家万户

□苏报驻常熟记者 陈洁 苏报通讯员 高雅榕


(资料图)

日前,常熟市垃圾分类时尚行暨环卫工人节活动启动,现场表彰了一批2022年“小蜜蜂”垃圾分类先进个人,同时展播了原创歌曲《时尚先“蜂”》,用歌曲的形式传唱“小蜜蜂”志愿者的先进做法。

在常熟,随处可见一群穿着淡绿色马甲的“小蜜蜂”志愿者,他们穿梭在背街小巷、公园广场,是常熟垃圾分类宣贯的中坚力量。今年,“小蜜蜂”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1200多名“小蜜蜂”结合“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以不同方式飞到虞城每个角落,将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传播到千家万户。

拓展融联共建“绿色朋友圈”,统筹抓好一盘棋

2021年以来,常熟市城管局强化统筹协调,加强机制引领,成立“小蜜蜂”垃圾分类宣讲团,从机制提供“绿色供给”;定制专门的Logo、旗帜、马甲、帽子和口罩,让垃圾分类新时尚传播得更有力度、广度和深度,从装备提供“绿色供给”;联合该市民政局、公益组织等组成了垃圾分类公益团队,全面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志愿团队逐步向组织化、规范化、品牌化迈进。

不仅如此,今年开始,常熟全市党政机关、学校等选拔优秀队员成立“小蜜蜂”志愿服务联盟,构建起“1+14”plus志愿服务联盟体系,即1支常熟市级总队、14支乡镇级分队,以及各辖区村(社区)、其他社会组织等105支队伍,根据群众需求,开展密集化、立体式、全覆盖宣讲,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公共场所活动,以志愿力量推动垃圾分类文化落地生根,从人员提供“绿色供给”,形成蜂巢效应。

打造蓄能充电“绿色供给站”,线上线下齐发力

“大家请看,这是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处置系统,年处理能力可达40万吨。”日前,一场垃圾分类宣教活动在常熟福山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中心举行,“小蜜蜂”宣讲员邵利霞详细地向群众介绍相关情况。

为了方便群众实境体验,常熟定制了11条线下主题线路,每个板块均有一处垃圾分类宣教阵地,由“小蜜蜂”志愿者当导游,按照每季度不少于1场的频率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开放周”活动,带领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主题线路参观。

同时,为更好地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做到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常熟设置了“线上阵地”,制作发布“小蜜蜂教你怎么分、怎么投、怎么督”系列短视频,在公交车、户外大屏、新媒体等循环展播,并制作垃圾分类“720°VR线上云展馆”,满足市民线上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需求。

今年9月,常熟组建“时尚先‘蜂’”垃圾分类培训课堂,印发2万多本幼儿版和中小学版《垃圾分类读本》。各板块“小蜜蜂”讲师团以生活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生活等内容为主题,累计在校园开展宣讲89场次、座谈会61场次、主题活动168场次,总覆盖人数达2.1万余人,进一步科普了垃圾分类知识,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均超98%。集宣传动员、教育培训、理论研究、研学实践于一体的“教学研宣教培训体系”正在常熟形成。

化身社会治理“绿色轻骑兵”,飞入寻常百姓家

“阿姨,你们家里的废纸箱、空瓶子随时拿过来好哉,10个矿泉水瓶可以兑换1块钱。”在虞山街道常福四区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小蜜蜂”宣传员李花正在积极宣传“环保小屋”的好处,指导群众使用兑换卡片。

随着常熟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小蜜蜂”忙碌地“飞往”辖区各个角落、各类人群中,传播垃圾分类知识,进一步推动群众养成分类习惯。古里镇苏家尖村韩嘉恒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时间将环保理念带入家庭、带回校园;沙家浜镇“小蜜蜂”党员杨妹珍通过参与朗城村墙体彩绘践行文明理念,营造垃圾分类浓厚氛围,提醒村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今年以来,常熟发动全市“小蜜蜂”志愿者以“美丽常熟 共同缔造”为主题,开展“大虞海棠”时尚行垃圾分类系列活动,每季度明确不同主题,开展全区域宣传,助推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常熟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79%,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2%。

“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中最有活力的因素,更是生活垃圾分类成效的决定性因素。只有让更多人成为绿色生活的参与者、践行者,才能更好地推进常熟的生态文明建设。”常熟市城管局党委书记、局长薛建伟说。未来,常熟“小蜜蜂”还将以“党建引领垃圾分类”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源头减量,注重资源利用,不断提升该市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巩固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持续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