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办公室
正式印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23—2025年)》
地区生产总值4万亿元
方案指出,到2025年,武汉都市圈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万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
双循环枢纽核心功能
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核心功能进一步提升,在全国主要城市排名中实现争先进位,全面发挥省域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主引擎作用。
武鄂黄黄打造武汉都市圈核心区
武鄂黄黄打造武汉都市圈核心区、孝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仙桃、天门、潜江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取得明显成效。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表示,方案是武汉都市圈未来三年发展的行动指南,有利于推动武汉都市圈同城一体化发展。同时,该方案也和湖北省“十四五”发展目标高度吻合,是在落实湖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利于推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成势见效。
便捷都市圈
实现1小时通勤
方案提出,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港航、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设施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合作、服务共享共赢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
到2025年“123综合交通网”(武汉都市圈1小时通勤、长江中游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全面形成。
基本建成
具有全国影响力的
科技创新中心
根据方案,武汉都市圈将发挥武汉科创资源密集优势,加强创新协同,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
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研发投入强度、创新策源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全域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建设协同都市圈
形成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
方案提出,聚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生命健康、北斗等优势产业,推动优势产业协同联动,提升中心城市经济密度。促进武汉市一般制造业向周边城市有序转移,逐步形成主链在武汉、配套在都市圈,融资在武汉、投资在都市圈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
全面推进
武汉都市圈通关一体化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方案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增强口岸功能、贸易功能、开放功能,高水平推进自贸试验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面推进武汉都市圈通关一体化,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武汉都市圈
共享教育、社保、医疗等
基本公共服务
方案提出,推动武汉都市圈教育资源互通共享、社会保障互联互通、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养老融合发展、文化体育旅游联动合作,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到2025年,教育、社会保险、全民健身、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共享便捷、均等、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
建设八大跨界一体化
发展示范区
根据《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武汉都市圈将创新共建机制,建设八大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动都市圈城市临界与毗邻地区优先发展、快速发展。
包括加快建设武汉新城、花湖临空经济合作区、汉孝临空经济区、武汉西产业转移示范区、武汉南绿色发展示范区、武汉北红色发展引领区、梁子湖水体共保示范区、木兰—双峰生态共保区。
来源:湖北发布、长江日报、武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