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下午,在元和塘古窑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专家初步认定,元和塘古窑遗址系南宋“平江官窑”所在地。
这是苏州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不但是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也是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唐宋元明考古课题的重要成果,对苏州“江南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平江官窑”所在地之谜是陶瓷考古领域悬而未决的难题。据南宋礼制文献《中兴礼书》记载,绍兴十三年,宋高宗赵构举行了一次郊祭,祭祀所用的一批陶瓷器,是依据内府提供的《宣和博古图》交由“平江府烧变”。由此,学界开始寻找承担此次烧造的“平江官窑”所在地,然而多年来一直未果。国内相关领域考古专家在考察过元和塘古窑遗址及出土文物后,初步得出了元和塘古窑遗址系南宋“平江官窑”的结论。
元和塘古窑址
元和塘古窑址位于相城区元和街道元和塘两侧,目前已进入第四发掘阶段,被认为是苏州已发现的古窑遗存中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面积最广、保存最完整、等级最高的窑业遗存。
在2016年、2019年的前期考古发掘,以及2021年至2022年的连续考古发掘中,该地块已揭露出一座大型古窑群和水井、灰坑、水池等文化遗迹,出土各类遗物数百件(组)。
专家讨论初步认定
据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元和塘古窑址群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刘芳芳介绍,出土遗物以烧造变形或残破的器物为主,器形主要有盆、灯盏、扑满、钵、甑、铃铛、模具、瓷碗、建筑构件等。
在此前,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对相关器物进行初步整理时,有了惊人的发现:其中一批早于明代的陶器,器身点缀的凤纹、夔龙纹、云雷纹等纹饰,呈现出明显的青铜器风格,另有若干件黑陶器,是高档的陶礼器,很可能是皇室祭祀所用。
“基本上可以认定元和塘古窑遗址就是‘平江官窑’。”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分析道,“根据文献记载,元和塘古窑址出土的陶器符合《中兴礼书》关于‘平江官窑’的论述,并且,对照官方烧造礼器的图册《宣和博古图》《三礼图》,都能找到对应的器物。另外,这些陶器烧造的精细程度,以及仿青铜器纹饰,都应当是皇室祭祀所用。这在考古学上完成了从考古地层到考古文物类别以及生产地点、文献和考古证据等多重对比。所以能证明这个地方就是绍兴十三年承担烧造的所在地。除此之外,我们也从考古的证据上发现了明清时期金砖烧造技术是由南宋时期传承、流变而来。”
国内相关领域考古专家走进
遗址发掘现场实地考察
对于王光尧的观点,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也表示认同。“从考古发现的遗迹和文物来综合判定,苏州城北面元和塘一带是绍兴十三年承担宫廷烧造任务的平江府的官窑。”
下一步
接下来相关部门还将持续对元和塘古窑遗址出土文物进行深入研究,为“平江官窑”的内涵提供更多线索。
2016年
初步揭露出一处宋至明清时期的烧陶遗址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南窑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面积为600平方米。共发现文化遗迹66处,其中陶窑2座、房址5座、沉淀池2个、辘轳坑2个、沟4条、灰坑48个、井2口、灶1个。初步揭露出一处宋至明清时期的烧陶遗址。出土各类遗物千余件(组)。
2019年
南窑北区再次开展抢救性发掘
在南窑北区再次开展抢救性发掘,共发现文化遗迹18处,其中水井6个,灰坑8个,水池1个,沟1条,窑2座。出土各类遗物228件(组),出土遗物以烧造变形或残破的器物为主,器形主要有盆、灯盏、扑满、钵、甑、铃铛、模具、瓷碗、建筑构件等。
2021年
发现完整的明清大型古窑遗址群
在元和塘两侧发现了完整的明清大型古窑遗址群,四个发掘点分布于元和塘的两侧,发掘面积共为1618平方米。发现了窑炉、晾坯区、沉淀池、墙址、道路、水井、沟、灰坑、窑头屋等66个遗迹单位,出土文物130余件,包括宋代陶灯以及明清的金砖实物。
2022年
陆慕古窑址二区田野发掘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陆慕古窑址二区田野发掘中,共发掘面积为1300平方米,发现遗迹33个,其中窑址8座、灰坑10个、房址2个、路9条、沟4条,以及金砖、陶罐、陶灯等文物95件。
来源:江苏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