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看病时有这样的经历:在一家医院做了检查,换家医院又要重做一遍,费时费钱。两会上,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常委、硚口区委副主委汪东华建议:全市范围内医疗机构大力推广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方便患者,减少医疗成本。
(资料图)
长江日报记者采访获悉,武汉在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方面已有尝试,去年3月,江岸区成立了区域医联体健康管理联盟。该联盟由武汉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牵头,武汉市八医院及江岸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组建。武汉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医联体内部,通过信息平台,将远程诊断和心电、影像、病历等业务打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市卫健委正积极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转院看病不用重复做检查
政协委员建议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医护人员帮患者打印检查结果。记者孙笑天 摄
汪东华介绍,他在生活中,曾有过转院看病时所有检查项目全部重来一遍的经历。对此,他调研发现,不少市民都有类似经历。而重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就医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也消耗了公共医疗资源。
“很多医院都搭建有平台,可以实现本院检查检验结果一键查询,为什么各医院之间不能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带着疑惑,汪东华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他发现,目前,在医院层面主要有三层顾虑:一是临床检验及诊断标准不统一,一些医院对外院的检验质控不信任;二是担心产生医患纠纷难以明确法律责任;三是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收益。
汪东华表示,2022年3月1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发布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了指导性意见和基本政策标准。行业主管部门应牵头建设平台,建立医疗检查检验项目质量评价指标、质量管理标准,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建设。
汪东华建议,由市卫健委启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服务项目招标,通过数字化改革思维和信息化手段解决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中存在的难点,构建信息化平台,在全市所有公立医院推广应用;建立统一标准的电子病历,统一存储,将一个人一辈子的诊疗、检查、手术、用药等相关数据和图像及时上传并长期保存在电子病历中,允许医生通过患者唯一医保卡号一键调取。“此外,市医保局正在推进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或许能起到助推作用。比如,在DRG支付模式下,看同一个病,医院能够将成本控制得越低,收益就越多,如果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医生短期内重复开检查,医保基金就不给医院支付费用。”
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
武汉已有尝试
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内,市民在自助打印检查报告。记者孙笑天 摄
今年1月5日10时许,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放射科内,后湖居民陈先生正在排队等候检查。他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几乎每半年就要做一次全面检查。
陈先生说,因离家近,查看结果方便等原因,近几年,他一直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做检查。“检查结果都储存在云端,通过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自行查看,每次检查完,医生在电脑上就能调取过往结果进行对比,自己不用再拎着装满化验单和CT片的塑料袋奔波。”
“如果能够实现全市互联互通就太完美了。”陈先生回忆,2021年,他曾在硚口区住了一段时间,当时在住处附近一家医院做检查,他没有带过往检查结果,医生没办法根据过往病程做判断,他只好又抽时间跑了一趟后湖。
去年3月,江岸区成立了区域医联体健康管理联盟。该联盟由武汉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牵头,武汉市八医院及江岸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组建。
武汉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医联体内部,通过信息平台,将远程诊断和心电、影像、病历等业务打通,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比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DR检查,其诊断结果由中心医院的医生审核,患者可以拿结果到中心医院进行诊断。通过这种方式,让医疗资源深度融合,把大医院的能力应用于基层,更好地服务居民健康。
2019年,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与武汉协和医院以及江汉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1+1+12”紧密型区域医联体。该医院引入的“云胶片”服务,让患者通过一个二维码就可以查看过往检查记录,也有助于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看病时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市卫健委:正积极推进互认工作
市政协委员,武汉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曙波介绍,通常情况下,武汉市市属医院之间对检查检验结果是互认的,只有在遇到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原检验、检查结果与病情不符,难以判断病情等情况时才会重开检查。多数医院都有自己内部的网络平台,上面存储了患者在该医院的历史检查检验记录,如果实现互联互通的确需要架构一个统一的平台。
李曙波也认为,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能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实惠,减少检查费用,节约时间成本。但各医疗机构之间诊疗水平和手段有区别,建立互联互通互认还需要统一的检查检验标准和规范,质量要均等。
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检查检验是医疗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诊疗效率,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市卫健委正按照《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的通知》有关要求,积极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中心城区有18家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涵盖18家牵头医院、3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市卫健委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市区一体化平台,大力建设医疗云项目。其中,以医联体建设为基础的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及电子病历浏览器等项目为医联体内患者就诊信息“互联互通互认”打下基础。在医联体内部,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基层医疗机构认可牵头医院的检验检查结果。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市卫健委将区域检验中心项目作为医疗云建设的重要板块,由市临床检验中心负责管理和监督项目进展。项目内容包括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样本流转和综合监管服务等四个主要模块,为推进全市检验结果互认提供信息基础。依托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市卫健委成立了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专家组,制订相关方案,完善质控标准和流程。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卫健委将继续积极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群众就医负担。(长江日报讯记者汪文汉 孙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