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苏报讯(记者 薛卿)日前,位于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五组团一居民楼架空层里的“家门口的海棠民情站”启用。今年以来,该街道共打造272处“家门口的海棠民情站”,民情站建到家门口,既方便“海棠先锋”收集民情民意,也成了居民休息交流的好去处。

“小区里的健身场长满了杂草,下雨天很滑,健身器材都成了摆设。”近日,家住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南环第五组团的孟师傅,在“家门口的海棠民情站”向“海棠先锋”周燕芬提了一条意见。周燕芬立即与孟师傅等居民一起查看现场,拍摄场地照片并做了详细记录,在“海棠先锋”工作例会上将居民意见提交到南一社区党委。经过各方协商,依托街道民生小事项目,健身场很快铺上了崭新的地胶。

事实上,就在几个月前,孟师傅家楼下的“家门口的海棠民情站”还是一处架空层杂物堆积点。社区在多次听取民情民意后,决定“变废为宝”,清理堆积的杂物,安装座椅,布置氛围,将其打造成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

对“海棠先锋”周燕芬来说,“家门口的海棠民情站”已成为她常态化听民情民意的重要载体。“在海棠民情站,大家一起聊家常,对社区、物业各方面的意见不自觉就说出来了,我能听到真心话。”仅在南环第一社区,利用居民楼架空层打造的“家门口的海棠民情站”便有6个。

今年以来,吴门桥街道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用好海棠先锋联系走访机制,找准“小切口”,实现“大突破”,在居民楼架空层、小游园、路边长椅等居民日常聚会点打造272个“家门口的海棠民情站”,让“海棠先锋”在微网格内有了听民情专属阵地,让居民不出小区便能快捷反映问题,形成“海棠先锋”和居民群众之间的良好互动,双向奔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