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动珠江路城市硅巷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珠江路城市硅巷数字经济新优势,全力构建具有珠江路城市硅巷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2月23日,南京市珠江路科技一条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锦创数字产业园举办“数字技术赋能 孵化网红产业”专题分享会,作为珠江路创客节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引领辖区企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激发创新活力,丰富数字经济业态
【资料图】
当前,依托于数字技术的创新引领和融合应用,数字经济已成为加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换言之,抓住了数字经济,就等于抓住了新市场发展机会。
南京邮电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姚国章教授作了分享。他表示,数字化就是新时代的一场硬仗,无论于国家、于地方,还是于企业、于个人。随后,他在数字经济如何把握新机遇,珠江路怎样迎接新挑战做了详细的阐述。锦创数字产业园运营总监戴有为也分享了锦创数字产业园以数字内容为主导、以城市更新和科创发展的历史机遇为驱动、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导的多个经典案例。
作为创业者眼中的“天然孵化器”,南京市珠江路科技一条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此次创客节系列活动为契机,一方面通过数字经济的交流为“创客”企业找准定位,以创新创业点燃全街激情,另一方面也意在引领辖区企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加强更新改造,推动载体转型升级
当下,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珠江路也积极加速数字经济布局。在今年的《珠江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要抓好顶层设计,大力培育数字文化、数字旅游、数字金融、直播经济、平台经济等,不断丰富数字经济业态。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年增幅20%以上。
“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上世纪90年代,珠江路全街集聚电子企业超1500家,一时间成为了享誉全国的IT商贸中心。得益于得天独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优势,近年珠江路不断围绕区域内现有产业基础,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路径,一批硅巷载体新装亮相“再出发”。
但珠江路在产业升级中,也遇到了瓶颈,其中包括与多数发达地区的中心主城区一样,一方面面临空间资源受限、可新开发利用土地较少的瓶颈,另一方面又面临存量载体相对较多,一批老写字楼、办公楼等低效楼宇亟待“唤醒”的难题。
戴有为在活动中也分享了老城更新楼宇赋能的成功案例,“九龙大厦”定位为“金融+科技”,改造之后逐年增加,成为“亿元楼宇”;“银都商厦”定位为“文创+科技”,吸引了众多总部企业,产业集聚度80%以上;“锦创数字产业园”也荣获市10家精品硅巷之一、市数字运用场景智慧城市排第一,实现了形象、业态、税收的大幅提升。
为加强载体更新改造落到实处,下一步,珠江路也将对现有的老旧载体进行改造升级,首先是对未来城A座项目进行改造,其次启动新工科技园、东大科技园1号楼、长城大厦等项目改造,力争改造老旧载体5万平方米。
加大招引力度,打造数字经济新蓝海
事实上,此次创客节并非珠江路首次举行此类活动。为进一步挖掘珠江路发展潜能,谋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围绕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数字经济名城的战略规划,结合珠江路软件和信息服务、数字文化、数字贸易、平台经济等数字核心产业集聚的优势,珠江路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在多次摸索尝试中,打出了一套颇具特色的“组合拳”。
招商引资是“头等大事”,首先珠江路聚焦产业升级,抓好招商引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慧城市、大宗商品数字化交易平台等产业龙头和重点项目,力争新增注册企业50家以上,新增入库纳统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10家。强化龙头引领,抓好重点片区提升。支持锦创数字产业园、同仁7号等园区发展壮大,调动运营主体的招商积极性,着力引进一批优势项目和上下游关联企业入驻,创建1家以上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园。
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生命线”,哪里营商环境好,项目就愿意在哪落户。珠江路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面对面”活动,按照“旬上门、月沟通、季会商”原则,面对面了解复工复产、倾听企业诉求、协调解决用工难等问题。同时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服务企业发展需求,不断推进企业上下游产销对接,努力实现产业链畅通循环。
从电子一条街到如今城市硅巷,下一步珠江路将以“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数字经济企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场景融合”为主线,促成更多产业数据、流通数据在珠江路归集,推动珠江路建成玄武区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成中枢,提升数字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展现更大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