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连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闻“汛”而动,向险而行,搭建“生命之舟”转移受困群众,完成任务后他们开始陆续撤离。宿迁市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的5位队员按照要求也踏上了返程之路,并于8月5日上午回到宿迁,当日,记者见到他们,了解他们连日来在“陆”上行舟的这段救援经历。

当日,从河北省涿州市回到宿迁的5位队员第一时间回到了队伍中,尽管连续数日的救援工作让他们感到有些疲惫,但他们还是打起了精神和其他队员一起将带回的橡皮艇、船外机等设备从车上卸下,面对队友送上的鲜花,显得有些害羞。

“7月31日,接到要集结出发的通知,我第一时间向妻子说明情况,因为她刚生产不久,我们的女儿只有3个月大,平时都是由我做饭照顾她们母女二人的。”队员刘路安回忆,当自己把情况告诉了妻子,她第一时间支持了自己前去救援,并且反复叮嘱自己注意安全。交代好家中的事情后,刘路安与队友们在8月1日凌晨1点左右踏上了前往涿州的路。

8月1日中午,宿迁市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队员抵达涿州市,第一时间便展开了救援。第一次参与救援的队员周祥回忆初到涿州的场景,到处都是水,橡皮艇行驶在“马路”上,红绿灯都变得特别“矮”,伸手就能够得着,这意味着他们在行驶过程中要及时躲避半空的障碍物,时刻注意路况。“有一回,我们在将受困群众成功转移后,先我们到达当地的救援队队员告诉我们,我们的橡皮艇刚刚开到了一条河流的位置上,水位非常深,还好没有出现意外,现在想想非常后怕。”周祥说,此外,每当橡皮艇经过十字路口,水流会让驾驶难度变得非常大,好在他和其他队员的驾驶经验丰富,多次前往偏僻的村庄救援,也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并且他们很快熟悉了当地的水域情况。

8月2日晚上10时许,宿迁市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接到江苏蓝天救援应急协调中心指令,准备休息,这时他们却发现驾驶的卡车突发故障,几位队员只能在路上推车,这一幕被当地正在执勤的交警任德胜看到,他便热心地帮助队员们寻找可以修车的地方,不断地发消息、打电话,顾不上休息,一心想要帮助队员解决困难。“因为车辆的款式比较老,配件并不容易找到,消息发出后,我们接到了很多当地居民的关心电话,让我们感觉特别温暖。还有当地一位叫尹兆生的居民,直接驱车找到了我们,得知我们没有吃饭,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中休息。”队员吴进说,尹兆生一家为他们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在交谈中得知,尹兆生之前住的房子也被淹了,目前和父母一家人住在一起,这家人的热情让他们感动至今。

“后来涿州当地一位名叫张雪杰的热心市民为我们送来了汽车配件,在事后我们才得知,为了寻找这款汽车配件,张雪杰连夜驱车在周边城市寻找,最终在北京找到后又马不停蹄地送了过来……”吴进说,汽车能够再次发动,多亏了这些热心人,自己只有更卖力地参与救援来回应这些善意。

8月3日,宿迁市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队员顺利转移了一家四口人,其中还有一个2个月大的婴儿。“原本一直哭闹的宝宝坐上橡皮艇后很快就安静地酣睡起来,让我感觉特别神奇,当时心里就觉得,可能是我们给婴儿带来了安全感,心里特别暖。”队员陆朋说,此外,他们还成功转移了很多老年人,对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他们就搭起“人梯”,让老人踩着肩膀下来,虽然辛苦,但是大家团结一心,将困难全部克服了下来,这让他感触颇深。

连续数日的救援让几位宿迁小伙非常疲惫,但在救援的路上总能遇到让他们感到振奋的画面。“行驶在水面上,我们看到了来自家乡的救援力量,来自泗洪县、沭阳县等地的救援队船只从身边驶过,我们都会互相打招呼。有些救援队的船发生了故障,其他救援队的船就牵引着它继续前行,大家都在互帮互助,这就是同舟共济的力量。”队员孙伟说。

最终,宿迁市蓝天救援志愿服务队成功将277名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队员们完成任务,安全返回宿迁。“感觉是一场双向奔赴,踏上返程时,很多当地的群众为我们送行……”孙伟说,短短几天时间,发生了很多故事,让他们记忆深刻,深受感动,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健康,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