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和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25.5%、22.7%,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总规模同比增长64%。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向好,交付海工订单金额是去年同期的2.2倍。总体上看,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增势较好。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崔晓健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一批海洋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交付并稳定运行,我国自主研发海洋一类新药“注射用BG136”正式启动临床试验,海洋预报芯片“妈祖·海浪”投入业务应用,深海多功能移动作业系统、科考海工两用型水下缆控潜器分别完成4500米级、6000米级海试,自主研发的首台2500米级超深水打桩锤海试成功,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海豚1号”首航,20兆瓦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下线,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生产线投产。海水淡化工程稳步推进,唐山海港5万吨/日、舟山嵊泗5000吨/日的海水淡化项目正式供水,国内一批企业相继中标沙特、阿尔及利亚等国家的多项海水淡化项目。
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首次实现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直供海上油气田群,广东青洲、福建兴化湾、山东昌邑等“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示范项目稳步开展。海洋油气、深远海养殖、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带动海工装备需求持续旺盛,海工交付订单金额为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比上年同期增长116.7%。全球首艘M350型海上浮式生产储卸船、“耕海1号”二期海洋牧场综合体相继交付。天津港建成数字化料场平台,提升煤炭采制样系统智能化水平;日照港正式上线运行采用“5G+物联网”等新技术实施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务”智慧设备管理平台,提升智慧绿色港口效能;智能数字化浮式生产储油船“海洋石油123”号正式交付,为智能化油气生产运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