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2日,盛夏时节,走进涟水县五港镇蔡工村,仿佛来到了一个绿色的世界。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田间庄稼绿意盎然,沟渠流水清澈见底,整个蔡工村生机勃勃。

在这绿色的世界中,一抹“中国红”格外引人注目。走上前去,发现这是一座红船造型的雕塑,上面由刘源将军题写的“蔡工渡口”四个字格外苍劲有力。

这抹“中国红”纪念的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蔡工村所在的五港镇,虽然现在地处淮安市东北角,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却是重要的交通站,背靠盐河的蔡工渡口就是重要的节点。当时,盐河东是涟东县,属于盐阜区;盐河西是涟水县,属于淮海区。蔡工渡口的上游是钦工渡口,有敌人的炮楼;下游是时码渡口,敌伪的封锁很严。从蔡工渡口过河,相对较为安全。刘少奇、陈毅等党政军领导都曾经在蔡工渡口用大步桶(涟水话,意为大木桶)渡过盐河。

火红的红高粱,是另一抹“红”。尽管是盛夏季节,多数高粱尚未抽穗扬花,但在航拍视角下,110亩连片高粱地十分壮观,长势喜人,让蔡工村村民充满期待。可以想象的是,在丰收季节,秋日里成片的红高粱美景定让人沉醉。

蔡工村的“红”,还有红薯。在村民带领下,我们来到60亩红薯地。村民给我们挖出几颗红薯,十分可爱。蔡工村的“红”,还有红椒,既有家家户户菜园内那星星点点的“红”,还有今年冬天即将到来的一片“红”——村里正在试种大棚红椒。红薯、红高粱、红椒,还有农户门前的红花……蔡工村一年四季长“红”,一年四季常“红”。

小贴士

五港镇是一个古镇,古代是官河、七里河、团墟河、遏蛮河、平旺河五河汇合之处,因此叫作“五港”。“港”不读“gǎng”,读作“jiāng”(音同“江”)。《元史·世祖纪四》载,至元九年(1272),“遣步骑趋涟州,攻破射龙沟、五港口、盐场、白头河四处城堡”,这里的“五港口”就是现在的五港镇,“五港口”设墟成市已达数百年。  

如今,五港镇上还有一条古街,去过蔡工村后,不妨来到古街,听历史文化故事,感受老行当的魅力,追忆古镇历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