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东至县昭潭镇老年大学课堂临时变成了美食加工作坊。市级非遗项目“昭潭土菜”制作技艺传承人杜女士边操作、边讲解:“饺子粑皮,用料必须选用优质早稻米,用石磨研磨,和粉时要控好水温,揉粉时朝一个方向均匀用力……”聚在她身边的学员很多是个体餐饮从业者。

近期,昭潭镇老年大学的学员们系统学习糟菜、猪肠糊等“昭潭土菜”制作技艺。“我要把学到的技艺用在农家乐经营上,让来旅游的人能尝到地道的土菜。”来自昭潭镇四姐农家乐的学员马大姐开心地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炎炎夏日里,古韵盎然、声腔优美的吟诵声从东至县老年大学课堂传出,省级非遗“白笏章氏吟诵”传承人章灵红女士声情并茂地授课。

“古诗文吟诵今年开的课,广受学员欢迎,非遗文化班现在是一座难求。”东至县老年大学张校长说。

“我白天学,晚上回家教孙子。”学员汪国彪用手机展示他4岁小孙子吟诵《满江红》的视频。

文南词、吕氏影雕、李氏漆雕、何氏泥塑、茶马老布鞋制作……东至县15所乡镇老年大学、97所农村老年学校课堂,非遗文化正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全县有各级非遗项目38个,今年已在县、镇、村三级老年学校开设非遗课程24个,聘请非遗传承人30人授课,参与学员3100多人。”东至县“老有所学”民生项目负责人梁东胜说,“非遗文化进老年大学,既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老年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