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以来,淮安市紧扣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目标,积极引导全市金融机构聚力聚焦工业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信贷投放、提升服务质效,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制造业信贷赋能。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达到507.22亿元,比年初增加72.72亿元,同比增长21.14%,高于各项贷款增幅3.0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贷款余额351.14亿元,较年初增加42.59亿元、增幅13.8%。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引导作用,全市金融机构获得省级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6.47亿元、发放“苏创融”贷款37.24亿元。

重大产业项目融资加码。市金融监管部门会同市人行、市发改委等部门建立金融支持重大项目多部门联动会商会办机制,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对接工业重大项目123个、融资对接金额458.36亿元。其中南高齿风电扩产、淮钢特钢、庆鼎精密电子等重特大项目实现投放19.93亿元,中天钢铁、巨石玻纤、台华高端锦纶、光大生物能源、捷泰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项目获批授信95.61亿元。

企业挂牌上市起势。我市与东吴证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组织12家专精特新骨干企业走进北交所。在苏北率先出台《全市上市后备企业库入库名单认定办法》,深入重点企业调研摸排,将2023年上市后备企业纳入企业库并分类实施精准培育,其中重点培育类工业企业9户,目前在辅5户,1户通过辅导验收向上交所提交科创板材料。我市共有45户高新技术企业挂牌上市,其中今世缘酒业、苏盐井神、共创草坪在上交所上市,纽泰格在深交所上市,威博液压在北交所上市,顺泰包装在港交所上市。

平台互动互促有力。相继开展第五届“鑫智力杯”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赋能提升行动、“科技金融深化年”、企业上市训练营等专项融资活动,推动各方搭建平台建立互动机制。开展金融服务科技企业“一行一品一特”创建,推动银行机构优化工作机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强化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效,至6月末,平台接入金融机构58家,上线513个特色金融产品,其中接入制造业企业用户2750家,今年以来累计解决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55.28亿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