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6日,记者获悉,日前,在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与苏州司法公证部门的共同见证下,中磊电子(苏州)有限公司一批线路板相关废品在苏州伟翔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有限公司被集中销毁,销毁处置后的货物将按报验状态向苏州市加工贸易废料交易平台进行公开拍卖。这是全国首创“关证一链通”保税货物公证辅助销毁处置模式串联废料公开拍卖的一次有益尝试,标志着该模式的纵向延伸和全新拓展。

“关证一链通”保税货物公证辅助销毁处置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与苏州市司法局协同创新的销毁处置模式,是园区海关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又一有力举措。今年3月,司法部为该项目颁发了“2021年度中国公证十大典型案例”荣誉证书。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型经济的压舱石,加工贸易为苏州工业园区贡献了50%以上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加工贸易中,残次品、边角料的处置一直是企业经营的一大难题,也是海关监管的高风险领域。“边角废料的处置耗时耗力,不管退运还是内销,都需要承担不少的税费成本和仓储费用。成本相对较低的保税货物销毁制度,由于处置时间长、过程难监管,实际很难操作。如果选择自行销毁,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因为难以确认是否完全销毁、销毁后是否有残值等因素,在办理退税时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们只能将边角料堆放在仓库里。”苏州自贸片区企业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振明说。

针对这一影响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苏州工业园区海关以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为抓手,创新执法方式,联合苏州市司法局制定“关证一链通”试点方案,将司法公证引入海关执法过程,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加工贸易保税货物销毁全过程留痕和可追溯管理,力求为销毁执法提供充足可靠的证明依据,为企业处置边角废料提供最大便利,实现对执法人员和被执法对象的双重保护,真正打通制度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关证一链通”平台上线运行标志着试点正式实施。公证机构对保税货物的清点、封仓、运输和销毁全流程证据被完整保全,为企业销毁货物过程出具公证法律文书和证明,相关音视频、报关单、货物清单等材料的数据指纹信息利用区块链技术存储于“苏州公证链”。海关监管链通过“关证一链通”平台实现与“苏州公证链”的跨链数据联通和共享,以公证法律文书为作为的执法依据,从源头上确保保税货物销毁执法流程严格规范公平高效。

“在试点中,我们全程采用手持和固定音像设备记录,比以往的文字记录更加直观,双角度记录也实现了执法过程的交叉印证。不仅提升了现场执法工作的规范性,也有效降低了我们的执法风险。一线关员对执法尺度的把握更加确定了,企业扩大生产经营的后顾之忧也少了。”苏州工业园区海关驻娄葑办事处保税监管科孙静科长说。

据了解,参加海关“关证一链通”项目试点后,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每年都可以在边角料处理环节节省超过300万元的运营成本。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已创新运用该模式受理保税货物销毁折原料货值约5767.06万元,有力促进加工贸易生产要素在企业内部存放空间重构,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记者:江苏城市频道/胡艳 通讯员:朱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