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稳定的原料供给和公平、合理的定价是钢铁产业链长期互利共赢的基础,也是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和促进经济复苏的关键。在日前于大连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建立可持续资源保障体系和公平定价机制”的主题深入研讨,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和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汇集众智,凝聚共识。

今年年初以来,受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铁矿石价格上涨较快,导致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钢铁及产业链下游企业平稳运行面临很大压力,进一步促进铁矿石供需双方平等协商,推动铁矿石定价体系更加公平和完善,维护钢铁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业界的共同期盼。

当前,中国和世界钢铁生产呈现出一些新变化。从横向比较来看,随着海外粗钢供给能力逐渐恢复,海外钢铁产量增速显著高于中国。前8个月,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5.3%,海外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8.1%,这种现象以往并不多见。

在中国市场,贸易政策的变化也在催动钢铁进出口态势的调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表示,今年中国钢材出口退税政策已调整两次。目前,钢铁产品所有税号的出口退税已被全部取消,清晰传达了以满足国内钢铁需求为主的政策导向。随着海外钢铁供需紧张状况的逐渐缓解和中国钢铁出口政策的调整效果逐渐显现,中国粗钢净出口料将继续减少,钢材进出口将趋向平衡。

“进入今年下半年,钢铁需求出现下降的趋势,钢铁产品出口预期也有所降低。”何文波认为,原料成本的过快过高上涨大幅推高了钢材生产成本,导致下游钢材采购成本过快增长,直接影响客户采购意向,这是钢材需求阶段性下降的重要因素。同时,环境约束和环保管控导致钢铁实际产能利用率降低,促使低效产能加速退出,抑制了产能扩张意愿。

从长期看,中国钢铁需求和粗钢产量将保持稳定。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钢铁行业稳定运行、提高效益面临较大的压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仍存在隐患。

今年以来,各方做了大量工作,多措并举推动中国铁素资源保障问题的改善,如控制粗钢产量,降低进口铁矿石消耗;研究加强国内铁矿资源开采和供给;加大海外铁矿资源开发力度;培育一批优质废钢加工行业龙头企业,放开再生钢铁料进口限制等;研究建立更加公正透明的铁矿石合理定价体系等。

何文波日前在2021年钢铁企业对标挖潜工作交流座谈会上表示,按照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原则,应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方式稳定可靠的资源保障体系,提升钢铁行业产业链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面对疫情冲击,“钢铁业和矿业应共同承担起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长期稳定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责任。”何文波指出,钢矿企业应加大在技术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和合作力度,促进互利共赢关系的长期稳定,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提供绿色动力。

对此,他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面向未来的长期需求,加大全球铁矿石资源开发力度。世界主要矿业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应更加有所作为。中国钢铁企业也要进一步加强海外资源的开发力度。“建议矿钢双方积极探讨和推进更加深入和务实的合作方式,共同努力让钢铁矿业产业链更完整、更协调、更健康、更可持续。”

二是钢矿企业要携手推进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钢铁产业走向碳中和、实现零碳目标的过程必定艰辛,但也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需要全球钢铁和产业链各个环节共同努力,对于面向零碳的突破性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作出筹划,共同应对挑战。

三是国际矿业企业应该在改变目前铁矿不合理定价体系上主动发挥作用。铁矿石市场机制已经被一些非市场力量和非市场行为所挟持,须使之重归于以稳定供需关系、促进上下游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的价格发现、价格协商、价格形成机制。

四是重新评估中国铁矿资源开采价值,为世界铁资源供应体系贡献力量。要保持并适当提升国内铁矿供给水平,同时大力推进中国废钢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持续提升中国自有铁资源保障能力。

“不管市场几多变迁,钢矿之间的依存关系最终会促使双方走向合作,合作才有出路,合作才能共赢。”何文波强调。(记者 汤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