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十多年,相建珍认为必须要有耐心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苏报讯(记者 韩丽媛)祥和的眼神投向老人,吴侬软语娓娓道来,苏州爱心护理院护理员主管相建珍挽着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朱奶奶慢悠悠地在院子里散步。这是昨天记者看到的暖心一幕。
朱奶奶今年83岁,因为家中儿女工作太忙,去年便将她送到苏州爱心护理院照看。朱奶奶虽然失去记忆人脸的能力,却记得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3点要出来散步的习惯。“哪天忘了带她出来,她肯定要闹腾。”相建珍笑着说,像这样拥有特殊习惯的老人还有很多,需要护理员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极大的耐心。
“原来我是个‘急性子’,入这行都变成了‘慢性子’。”相建珍笑称,原来她在服装厂工作是出了名的活做得又快又好。自从2008年成为护理员后,她发现面对老人“着急”是“下下策”,只有慢下来才能做好工作。相建珍服务的第一位老人是位患有帕金森病的奶奶,当时的护理员人手不足,一人最忙时要服务8到9位老人。“当时的护理规范还不清晰,这位奶奶把我当成专职保姆,希望只服务她一个人。”相建珍说,原来洗衣服是除了贴身衣物,其余的由机洗,可奶奶偏要相建珍手洗。此外,其他老人都是晚上洗澡,而这位奶奶偏要求午饭后就洗澡。忙不过来是相建珍面临的难题。一开始她去沟通碰了壁,被老人投诉。于是她尝试慢一点,顺着老人的意愿,有求必应,等和老人建立信任后,再慢慢解释给老人听。“老人还是讲道理的,就是需要多点耐心。”相建珍说。
相建珍是家中独女,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刚入行时,苏州的养老行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整个护理院只有40多个老人,护理员也没有现成的规范可以学,她只能从“零”开始。“当时家人也不理解我,我就想证明自己能做好。”相建珍说,护理院有护士专业书,相建珍半年看完了别人两年要学的护士专业知识。她第一年拼命学习实操,一年只休息了9天,最累的一次白天黑夜连轴转。当时她从护理院步行回家只要5分钟,可忙得一周没回家。
“看到她,我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与相建珍做同事近10年的护理员刘文兰回忆,有一次她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受了委屈,眼泪簌簌往下掉,甚至有退出的念头。相建珍知道后,手把手教她怎么应对,最终化解误会。
如今相建珍已获取养老护理员三级(高级)证书,曾多次在护理技能大赛中斩获名次,也获得家人的认可。今年2月份相建珍已到退休年纪,本该养老的她却仍然在岗。“我想多培养点接班人,壮大护理员队伍。”相建珍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