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5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许琪)11月15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徐红星教授领衔的“徐红星院士科学与人文科普工作室”在武汉出版集团揭牌。

徐红星院士科学与人文科普工作室,是科学与人文融合领域全国首个以院士领衔命名的科普工作室,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江岸区人民政府、武汉出版集团主办,武汉出版社承办,湖北省物理学会、湖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为支持单位,已吸纳院士、行业高级专家和科技志愿者等50余人参加。

徐红星院士发言。记者万建辉 摄

揭牌仪式上,武汉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向梅介绍,武汉出版集团参与承建徐红星院士科学与人文科普工作室,将立足科技创新重大成果,依托院士、专家为代表的强大专业优势,向大众传播前沿科学与技术知识,推动创新发展,助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武汉出版集团将全力支持工作室工作,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武汉市广大科普工作者打造一个高水平的科普平台。

武汉市科协、江岸区人民政府、武汉出版集团3方签署徐红星院士科学与人文科普工作室共建协议。徐红星院士为工作室专家代表朱宗宏、周斌、张晨栋、潘春旭、汤立许、祁宁、冯勇、汪波、董立坤、刘从康等颁发聘书。

仪式上,徐红星院士说,工作室有那么强大、敬业的专家团队,我们一定能完成武汉市科协、江岸区人民政府、武汉出版集团交给我们的科普任务,把科普任务做好。党和国家一直强调科教的重要性,强调创新驱动,科普是科教兴国的重要部分,作为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擅长科研,同时将科技对大众普及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大众在享受“硬核”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希望了解科技知识的内涵。社会对科技普及的支持,可以把科技变得更深入人心,在这方面,我们团队一定会努力,把国家首家科学和人文的科普工作做好。

仪式结束后,徐红星院士以“神奇的光学漫谈——未来世界科技的推动力”为题,做了科普工作室第一场报告。报告以生活中的光学现象为切入点,围绕光子学的相关知识,讲述了光学学科的发展和光子技术给光学产业带来的变革。徐院士说,光子学技术,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生长速度的LED照明,集成了照相机、人脸识别、全息投影等多种光子学技术的智能手机、电视、电脑、光盘、打印机等等。光子科技使众多技术成为可能,深度参与未来挑战,如数字制造和数字社会、健康医疗、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等。发展未来光子学技术是延续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未来光子学技术,是我们国家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据悉,后期,徐红星院士科学与人文科普工作室将围绕科技与人文融合领域公众关注的焦点、行业应用等热点话题,通过各种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播科技知识及科学思想,推动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结合科普“五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及媒体平台等开展系列线上线下科普活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