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平江街道调动商户居民积极性,打造多层级特色商圈体系——

助推观前地区商居生态发展

□苏报记者 王可


(相关资料图)

11月12日,“乐业姑苏·就在观前”专场招聘会在观前街棂星门广场展开。活动一改传统招聘会模式,供需双方“转战”热闹商圈,既为市民求职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又为商家带来活力,助推经济发展。现场,7家企业端出数十个职位。作为配套服务,主办方邀请房产中介机构,为招聘成功人员免费提供周边租房信息,并减免服务费。这也是观前商圈“家门口人社服务站”升级改造后的“首秀”。

在市、区两级人社部门指导下,姑苏区平江街道在商业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5000多家企业商户云集的观前商圈,整合载体、下沉资源,打造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家门口人社服务站”。近年来,平江街道基于观前地区“商居融合”的特点,还组织企业商户签订《观前商圈民主法治商业联盟公约》,形成民主法治商业联盟,优化商圈营商环境,同时,推出“平心而论”公共法律服务项目,调动商户和居民遵约守约的积极性,并广泛参与到自治工作中,打造多层级特色商圈体系,助推观前地区商居生态发展。

设立“家门口人社服务站”,让“人到苏州必有为”在观前落地生根

观前商圈位于平江街道核心位置,共有工商注册商户2000家、个体工商户超过3200家。针对商圈企业商户众多的特点,在市、区两级人社部门指导下,观前商圈设立“家门口人社服务站”,让企业商户能在家门口享受全方位的人社服务。

在“乐业姑苏·就在观前”专场招聘会现场,摊位前聚集了不少前来求职的市民,用工企业耐心地为求职者介绍企业工作环境,解答薪资、福利待遇等问题。求职者王先生说:“第一次在商圈里参加招聘会,感觉很新鲜、很方便,我和几家企业进行了沟通,也有了初步意向。”平江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主任许玲表示,利用求职招聘与商圈经济相结合的模式,让求职者和企业利用休闲时间进行对接交流,进一步丰富招聘形式,提升求职体验和招聘成效。据统计,今年已开展“观前惠企讲坛”“观前专场招聘会”“观前品牌联盟展示会”等系列活动30余场次,采集就业岗位1200多个,服务企业500余次。

在观前主街的“家门口人社服务站”窗口,还有街道、社区的35名人社条线工作人员轮值驻点,并建立了一支由观前社区海棠管家、网格用工管家等20余人组成的人社服务专员队伍,将了解商户需求融入日常网格工作中,建立一商户一服务档案。同时,通过党建网格挖掘商户党员,引导他们发挥示范作用,实现专员服务队伍“1+N”扩增。

观前商圈拥有30家老字号店铺,其中“中华老字号”16家、“江苏老字号”3家、“苏州老字号”3家、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会员单位8家。街道为老字号的守正创新也积极助力——今年新建3家老字号技能(专技)名师工作室,分别为恒孚首饰——赖邦荣金银丝工技能(专技)名师工作室、得月楼——吕杰民白案技能(专技)名师工作室和黄天源——穆岚糕团技能(专技)名师工作室,让“人到苏州必有为”在此落地生根。

推出“平心而论”援法议事品牌,让公约制度与商圈管理深度融合

观前商圈人流量大,商户多,夜市火爆,对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今年,在平江街道司法所的组织牵线下,一份凝结了观前商户、街道社区心血的《观前商圈民主法治商业联盟公约》正式签署完成并实施。该公约涵盖“自觉遵守规范经营,诚实守信”“自觉爱护商圈环境,整洁美观”“宣传适度拒绝噪音,睦邻友好”“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勿乱拆除”“积极参建诚信街区,及时整改”“商圈公约自觉遵守,共创文明”等内容。美罗商城、人民商场、龙凤金店、恒孚银楼、松鹤楼、黄天源、得月楼、采芝斋等商户纷纷加入该联盟,并承诺履约。

平江街道司法所所长赵雨路认为,大商圈有大资源,该公约能明确企业商户自身责任,规范它们的生产和经营行为,保障观前商圈的经营秩序,同时,促进经营者之间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增强凝聚力,有利于创建团结和谐的商圈氛围。

近年来,平江街道以“公约”为着力点,还在观前地区试点推出“平心而论”援法议事品牌,调动商户和居民遵约守约的积极性,并广泛参与到自治工作中,增强商户、居民的依法自治意识。同时,设立援法议事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公约的制定和履行,切实提高公约的执行率。“我们将继续立足实际,以法律为支撑,充分发挥‘平心而论’援法议事平台的作用,促进公约制度与商圈管理深度融合,使辖区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赵雨路说道。

打造“阳光观前·爱心驿站”,让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前哨尖兵”

随着经济发展日益多元化和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以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为主的外卖行业蓬勃兴起,观前商圈便集聚了大量新就业群体。昨天,外卖员宋侍强“跑”完上午的外卖订单后,来到宫巷35号北京同仁堂的“阳光观前·爱心驿站”小憩。忙碌了一上午的他喝了一杯热水,然后给手机充电。“自从有了这个爱心驿站,我每次有需求就会来这里。中午还可以免费休息、阅读,和同行聊天,就像是个温暖的家。”宋侍强乐呵呵地说。

记者看到,“阳光观前·爱心驿站”设置了休息区、娱乐区、阅读区,还有取水热饭区;摆放了雨伞、充电设备、急救药箱等物资。该驿站还会定期为外卖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红色赋能”课程、党员发展咨询、人社政策讲解等服务,为辖区外卖、快递、物流等行业发展注入红色基因。在不远处的丽景苑“海棠骑士·连心驿站”阵地,指导老师正在为台下的外卖员解读工伤保险政策,帮助他们抵御工伤风险。

“街道坚持服务导向,将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作为爱心驿站的基本功能,常态化提供避暑取暖、热饭休息、饮水充电等基本服务,让外卖骑手、快递小哥随时随地体验家的温度,打造成暖心驿站。”平江街道组织人事处处长肖琛说道。

平江街道还持续做优做亮“红悦联新·聚力赋能”党建品牌,让快递骑手、外卖小哥融入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一线,利用他们走街串巷的优势,发挥“流动宣传员、需求速递员、困难纾解员、防疫观察员”作用,构建“党组织引领协调、党员深度参与、骑手志愿服务、居民共同配合”的社区微治理共同体,将新就业群体打造成基层治理的“前哨尖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