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主题是“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记者从甘肃省卫健委获悉,近年来,我省从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疫苗冷链体系建设、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人员能力建设、强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发力,全面推进免疫规划高质量发展。通过儿童免疫规划疫苗的广泛接种,麻疹、白喉、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结核、破伤风等传染病发病显著降低,全省连续30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白喉已连续多年无病例报告,小于5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5.34%降至2020年的2.87%。
(资料图片)
免疫规划信息系统100%覆盖全省常住人口
甘肃省自2013年开始逐步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甘肃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目前已100%覆盖全省2500余万常住人口,接种信息量达到了1.7亿条,我省常住人口可在省内任何一个接种单位享受到接种服务,真正实现了“一证在手,全省接种”;利用“健康甘肃APP”、接种服务集中公示形式实现了网络预约、电话预约和随到随种等多种接种服务模式;实现电子接种证,为群众提供了“行走中”的预防接种证,随时查询接种记录和疫苗信息,提升了接种服务的可及性。
信息化手段的广泛运用,让预防接种管理精细程度大大提升,从区域数据管理升级为个体管理,精确掌握了受种者的应接种、已接种信息,同时可主动向群众提供接种服务和疫苗相关知识信息,改善了群众的接种体验。
全省4A级以上预防接种门诊255家
我省1999年起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乡、村五级的疫苗专用冷链体系,通过省级财政补助、中央抗疫国债等项目持续更新或补充专用冷链设备,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各类疫苗冷链专用设备共计2.6万余台件。近年来,我省率先在全国建立起疫苗全流程追溯信息化管理体系,全天候动态监测疫苗储存温度及流通全过程,让疫苗从出厂到接种全环节、全流程处于监管之下,让每一支疫苗来源可追,去向可溯,确保疫苗安全。
我省自2019年起推行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及等级评审,对接种场所的功能分区、接种流程的规范、服务智能便捷等各环节制定标准与规范要求,划分由A到5A五个等级,目前全省已通过评审的4A级以上预防接种门诊255家,提升了预防接种服务的质量。同时,通过网络考核、技能大赛等方式,不断加强基层接种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提升接种人员素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提升群众服务满意度。
疫苗接种必须去有合格资质接种单位
免疫规划是预防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手段,其投入少、效益高,是增强儿童身体抵抗力、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我国疫苗分为两类,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居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灭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按照国家规定,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就要建立预防接种证,并要长期保存,办理入托、入学手续、出国留学时,都要检查预防接种证。疫苗接种必须到有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颁发合格资质的接种单位去接种疫苗。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图片由甘肃省卫健委提供
编辑丨安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