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为何能吸引近500家德企落户


(资料图)

成为久负盛名的“中国德企之乡”

这固然与其良好的区位条件

交通条件和营商环境有关

同时也跟职业教育的特色化发展

密不可分

2001年,在中德领导人的见证下,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在北京签约建立,标志着中德职教合作进入了全新阶段,也开启了太仓双元制教育的本土化之路。此时,对于正在省太中专就读的两名学生来说,命运的齿轮亦开始转动。

“这上面是落料口。”“我得把它拆解开再看一下。”7月底的一天,在克恩-里伯斯(太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小布看到了正在与同事俞伟交流模具备件情况的冲压事业部生产经理周志浩。

虽然两人的办公室相距不远,但因为平时的管理工作忙,周志浩与俞伟已经有几个月没见面了。此次老友再聚,大家分外开心。“我俩年龄一样,上学的时候就是同桌,现在又成了同事。他负责前道的模具制作,我负责后道的产品生产。”周志浩说,是双元制让他和俞伟的情谊延续升华。

2001年,省太中专成立了第一届双元制班,共招收了21名学生,周志浩和俞伟就在其中。回忆起入学时的场景,周志浩说,他当时对双元制还没有什么概念,更多的是感觉毕业了可以进外企,找到一条比较好的职业路子。在双元制班里,两人不仅学到了学校老师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得到了企业技术老师和德国专家的悉心指导,对制造行业中的图纸设计、零件加工、表面处理、量具使用等领域都有了深刻的理解。两人毕业后,也都被派往公司德国总部培训,不仅学习了CNC编程等新知识,也养成了精益求精的严谨工作态度。

“作为行业中的领军企业,公司对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非常高。我们俩处在生产线上下游的位置,大家配合得一直都很好。”周志浩说,非常感谢双元制的培养,母校、企业的共同栽培让他们有了一份好工作,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和周志浩、俞伟一样,首届双元制班的学生均取得了不错的职业发展。21名学生中,17名学生考取了德国工商大会AHK证书。目前,有10人就职于克恩-里伯斯、慕贝尔等德企,担任生产经理、技术经理等管理职务;另有2人在美资企业、4人在民营企业。

这样一个开启了很多人职业新篇章的双元制班,在成立初期却经历了一些曲折。据省太中专时任校长、现担任太仓市双元制教育研究院院长的周新源回忆,1998年春,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议员、克恩-里伯斯集团董事长斯坦姆博士提议在太仓发展双元制教育来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很快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

但是在具体的筹备过程中,中德双方在理念、行动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有关培训中心是建在企业还是学校、学员的学费缴纳等问题,中德双方产生了争议。几经交锋与碰撞,双方最终达成了折中方案。

“当时引进外资时,有一种理念叫作‘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我们把这种理念改变了一下,叫作‘不求所在,但求所有’。不管怎么样,都要先把双元制引进来、办起来。”周新源说。经过3年学习,学员们顺利通过学校、企业考核和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组织的两次第三方评估,很快被德企预订一空。

从学徒扩展到大专学生、企业职工再到本科学生,太仓的双元制教育实践从一粒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余年来,太仓成立了10多个双元制培训中心,建立了国内唯一的AHK教育示范推广基地,成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基地,培养了上万名学徒,其中将近一半的学徒参加了职业资格的考证,德企学徒当年的就业率达89%,三年的留任率达85%,升职率达70%,企业的满意度达9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技术的持续升级,双元制教育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成为行业的潮流,也成为众多国家的选择。太仓的双元制教育依托在太德企、本土院校、德国巴符州双元制大学、德国工商大会、德国工程师协会等多方资源,已经构建了多层次有序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我国最大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了1万多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从人才的培养层次来讲,太仓双元制教育体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1年开始是中专,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从2006年开始,我们学院与舍弗勒启动了大专层次的双元制教育,面向企业技术员需求的培养;从2013年开始,我们又启动了双元制本科生的培养,解决企业工程师层面的人力需求。”在健雄学院副院长周晓刚看来,双元制是一种模式,而不是一种固定的程式,它的发展会根据产业的需求不断升级。随着企业研发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未来学院还会积极探索双元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在多年深耕双元制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自2018年起,太仓在全国率先将“标准化”引入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以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双元制自主创新。

周晓刚告诉小布,健雄学院已于2020年发布了全国首个职业教育地方标准——《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南》,并在2022年上升为省级标准,形成了双元制教育标准化体系。未来几年,健雄学院还会全力争取把双元制省级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把双元制“太仓模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从“摸着石头过河”

到建立地方标准

从敢当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到现在的双元制毕业生“一位难求”

太仓慢慢探索出了

一条从“蓝领”到“白领”

再到“金领”的进阶式培养模式

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近年来,省太中专和海瑞恩、舍弗勒、慕贝尔等德企合作伙伴一起,在全国和友好学校共同推广双元制教育培训模式,让双元制教育在全国遍地开花。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加快,太仓的双元制教育也在不断迭代。目前,规划面积32万平方米的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产业园将集聚师资力量培训、考试认证、教材和教学开发、人力资源等相关功能和资源,建立一个充分适应产业和企业需求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产业、赋能产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