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金秋九月迎硕果。眼下正值芡实上市期,盐城市射阳县四明镇维新村的芡农也迎来了一年中的收获季节。一眼望不到边的水田里,硕大的芡实叶片铺满水面,一派青葱翠绿生机盎然。随处可见芡农忙碌身影,有的穿着连体下水裤采收、有的肩扛人搬推小推车收集、有的装车运输……热火朝天的场景构成一幅幅生动“芡实丰收图”。

近年来,维新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注重强化特色产业培植,充分利用射阳河资源,做好做足水文章,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本地“土特产”内涵,通过河藕栽植、稻虾立体种养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我们村芡实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由于市场调研看得准,一下子就扩展到700余亩,不但壮大了经济基础,鼓了农民的钱袋子,还成了四明镇强村富民的特色示范产业。”该村党总支书记张玮说。

波光粼粼的芡实水田里,基地负责人单留成带领几十名帮工踩着没膝的水面,穿着硅胶裤子,戴着厚厚手套,一把镰刀一个网袋,在水田中收割采收芡实。只见他们熟练地翻动着轻浮在水面上的芡叶,挑拣着隐藏在叶片下的成熟芡实,然后再将叶片放回水中,让嫩果继续生长。采摘了二个多小时,采摘工将装满芡实的网袋送到田边,由专门人打包装袋,装运回加工厂。

沿着芡实基地拐弯向西约一里多路就是芡实加工厂。厂里机声隆隆,人声嘈杂,四五种机器转动不停,二十多名工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各担其职。工人首先将球状的芡实放入机器进行破碎,分离出芡实粒子,再将粒子倒入另一台机器进行破壳……几道工序下来,美如白玉的芡实成品便呈现眼前,售价也从每斤5元提高到每斤60-160元,俨然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金豆豆”。据工人们讲,成品还可以再度深加工,如烘干、做粉等等,一切依照顾客的要求,量身定制。

“今年的芡实籽粒饱,是个丰收年!现在每天的采摘量在1万斤左右,往后进入高峰期,会越来越多。每亩产量1500-2000斤,预计总产量在80万斤左右。”单留成介绍道,“产品在苏南市场供不应求,按照目前的行情来看,总产值可达到600-700万元之间,纯利润大约要达到180-200万元。”

40多岁的单留成是射阳县云谷有限公司负责人,一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芡实种植,从此迷上了这个号称“水中人参”的东西。芡实对生长环境有着严格要求,四明镇维新村紧挨射阳河,地理位置独特,全境沟塘河汊众多,水质清澈、土质肥沃,有风浪小、涨落平缓等有利条件。2022年,单留成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最终选择在这里安营扎寨,建立芡实种植基地,通过芡实、小麦轮作的模式,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芡实种植成为该村小康路上的致富产业,也成了周边群众的“致富工厂”。“采摘期一天180-200块钱,一个月五六千,结账灵活,这样的工作很适合我们在家的农民,既不耽误照顾家庭,也不耽误农活,还能带来经济收入,真的很好!”正在分拣芡实的工人刘芳乐呵呵地说。目前,该基地带动务工70多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

小小的一颗芡实,承载着四明镇特色种植产业的希望。据悉,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四明镇对芡实种植的扶持力度也是逐年加大,预计通过2-3年的努力,建成千亩芡实种植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来源:射阳县融媒体中心/李盼 张永成 编辑/赵恩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