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在产地趁鲜切制的传统由来已久。
魏晋时期《吴普本草》中记载,大黄“八月采根。根有黄汁,切片阴干”。
宋代苏颂编纂的《本草图经》中记载,萆薢“不拘时月采其根,用利刀切作片子,曝干用之”。
(相关资料图)
明代李时珍编纂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锁阳“土人掘取洗涤,去皮薄切晒干”、木瓜“今人但切片晒干入药尔”。
……
2021年7月5日,国家药监局在发布的《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采购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有关问题的复函》中明确指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可以采购具备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产地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地趁鲜切制中药材用于中药饮片生产。
中药材趁鲜切制开启新篇章。
此后,我省、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药材趁鲜切制的发展政策。2022年3月,我市认定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为亳州市第一批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今年又新增了16家企业。
在趁鲜切制这个新赛道上,亳州作为中华药都,一直致力于升级规模化和自动化趁鲜加工设备,不断提高趁鲜切制产品质量,加强趁鲜切制质量标准研究,促进中药材趁鲜切制高质量发展。
质量全程可追溯更具市场竞争力
9月4日上午,记者在亳州城建汉广中医药初加工有限公司化验室看到,化验员张振起正在化验趁鲜切制的亳白芍。
“这个高效液相色谱仪不仅可以测出芍药苷成分的含量,还可以测定里面是否有黄曲霉素等有毒成分。”张振起指着测出来的图谱告诉记者,化验员会根据图谱处理和人工计算,科学判定鲜切制的亳白芍质量。
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百万分之一天平、一百倍显微镜……化验室主管陈佳告诉记者,化验室共有各类大型精密仪器20多台,配备技术精湛的检验团队,人员全部来自化学、药学相关专业,确保检验数据的权威性与公正性。
“对趁鲜切制的中药材,我们按批次进行检测,确保质量合格。每批中药材都要进行两次检测,收储的原材料进厂要检测质量是否合格,查看含硫量是否超标,有无病虫害等;出厂时要检测切片后的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水分等,是否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经检测合格后方进行销售。”陈佳介绍,该公司趁鲜切制的亳白芍中芍药苷含量高达3.5,质量远超《中国药典》标准。
汉广中医药趁鲜切制中药材产品高质量的秘籍何在?该公司GSP质量负责人吴鹏告诉记者,他们建有专门的种植基地、检测中心,配备污水粉尘处理设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生产加工,经检测合格后方进行销售。该公司还研制出一套完整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中药材从种植、采收、加工到仓储、销售等全过程可追溯,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切实保障质量安全,其趁鲜切制产品自上市以来供不应求。
汉广中医药初加工有限公司是我市首批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之一,主要对白芍、白术、丹参三种中药材进行趁鲜切制。吴鹏坦言,一年来,因为质量有保证,该公司生产的中药材趁鲜切制产品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公司在中药材趁鲜切制领域有了更多话语权,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有力推动了公司发展壮大。
“中药材在产地就趁鲜切制成片、段、块等,避免浸润软化、重复干燥、断枝落叶,可降低有效成分流失,对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安徽谓博中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超表示。
王超介绍,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的传统由来已久,但中药饮片属于药品,而鲜切药材属于中药材范畴,以鲜切药材代替中药饮片使用曾经是不被允许的。很多药企只能购买经产地加工、干燥过的干药材,再贮运至饮片厂进行浸润软化,按要求规格切制后再干燥的传统饮片切制方式,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容易造成中药材有效成分丢失。趁鲜切制则省去二次中药材干燥、浸润等加工环节,直接在产地车间洗净切制即可,能有效避免中药材因干燥或浸润时间不合规所致的霉变、污染,避免因浸润所致的有效成分溶解流失或水解、酶解损失,避免硫磺熏蒸和虫蛀。
“中药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保证药材的有效成分,提高临床药效最为重要。”王超说,国家支持趁鲜切制中药材是对传统中药加工方式的认可,有利于中药产业的传承创新,对于中药饮片企业发展来说也是非常利好的。趁鲜切制减少了中药材的流通、加工环节,省时省力保品质,降低中药饮片的质量不合格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药企创新采用了规模化和机械化趁鲜加工设备,既保留了传统加工工艺,又提高了生产效率。汉广中医药初加工有限公司采用的就是中药材切制联动生产线,按照传统加工方法将采收的新鲜中药材切制成片、块、段、瓣等。
“这条生产线从清洗、蒸煮、冷激到脱皮、切片,一个人就可以搞定。一年来,我们不断优化调整设备、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自动化、机械化生产水平更高,工艺更加先进、流程更加规范,更好地保留了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产品质量也更加稳定。”吴鹏说。
作为今年新认定的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谓博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推进中药材趁鲜切制的过程中,正在探索与合作社、种植大户合作共建种植基地和标准化趁鲜加工车间,将业务扩展到市外更多道地中药材产地,促进资源整合,推动中药材规模种植、规范开展趁鲜切制加工,从源头加强中药饮片质量控制。
推动质量标准制定抢“鲜”打造拳头产品
目前,我市已有33家药企被认定为亳州市中药材产地加工企业,可趁鲜切制白芍、白术、桔梗、知母、丹参、板蓝根、桑白皮、紫菀、蒲公英、射干、何首乌、墨旱莲、马齿苋等13个品种。
随着趁鲜切制政策放开,全国各地都在尝试趁鲜切制,同一品种研究工艺各有特点,均不相同,绝大多数以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含量为质量评价或控制指标,存在指标单一、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不能全面评判趁鲜切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市药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为避免“一家一法”,建议以包含鲜切药材的外观性状、化学成分、生物效应等全面评价体系开展趁鲜切制的质量标准研究,制定趁鲜切制技术规程,以国家标准形式发布,全国各地遵照执行,可保证趁鲜切制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王超则建议,在中药材趁鲜切制赛道上,各大药企要保持理性,切勿盲目跟风。不是所有的中药材都适合趁鲜切制,也不是所有的药企都适合做趁鲜切制,要根据自己的发展定位,进行中药材趁鲜切制或者精细加工、深加工等。要做大做强单品种,优势互补,推动中药生产现代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增强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效益,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9月8日,我市将举行全国首届中药材产地加工大会,届时知名药企负责人、行业专家将围绕趁鲜切制政策解读、道地药材品种产业化品牌化战略路径、趁鲜加工对质量影响等新技术与应用进行研讨交流。
“这次大会在亳州举办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众多业内专家齐聚一堂,有利于推动趁鲜切制质量标准的制定,持续提升趁鲜切制中药材的质量和品质。”市药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亳州作为中华药都,要在这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断完善趁鲜切制的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趁鲜切制工艺研究的系统性、深入性,强化质量安全全程追溯管理,为趁鲜切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及药监部门增加产地趁鲜切制品种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
(记者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