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1%,涨幅比7月回落0.2个百分点;同比上涨0.8%,涨幅比7月回落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9.5%,涨幅比7月扩大0.5个百分点;环比涨幅比7月扩大0.2个百分点。

CPI总体平稳

“8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消费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平稳运行。”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评价道。

董莉娟在解读数据时表示,从环比看,食品价格由7月下降0.4%转为上涨0.8%,影响CPI上涨约0.14个百分点。猪肉供给持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1.4%,降幅比7月收窄0.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7月上涨0.5%转为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由7月上涨0.4%转为下降0.2%。

从同比看,食品价格下降4.1%,降幅比7月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7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44.9%,降幅比7月扩大1.4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涨幅比7月回落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58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5%,涨幅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2.7%和25.2%,涨幅均有回落。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8月全国CPI同比上涨0.8%,比7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多地散发新冠肺炎疫情致使服务类消费偏弱。“从结构上看,食品项中,一方面猪肉价格持续下滑是抑制CPI持续上行的主要因素,这要归因于当前猪肉消费市场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极端天气导致鲜菜鸡蛋生产和储运成本上升、价格上涨。非食品项总体表现为由涨转跌,其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下跌是由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导致的。”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8月CPI同比不及预期,主要受猪肉价格继续回落、去年基数较高及散发疫情的影响。”8月同比跌幅继续扩大的猪肉价格和继续回落的果蔬价格,是拖累物价表现的最大因素。另外,8月交通等服务类商品价格增长有所放缓,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抵消了能源涨价的影响。而从果蔬及物流服务价格表现看,国内极端天气对物价影响有限。

“但从8月CPI环比保持增长,衣着、教育文娱、生活用品及服务等非必选消费价格涨幅有所扩大的态势上可以看出,国内经济活跃度仍在增强,内需正在稳步改善中。”周茂华分析说。

周茂华认为,从趋势看,未来几个月国内物价将整体延续温和走高态势。一是季节性因素。随着肉类需求淡季逐步过去,在国内猪肉收储影响下,猪肉价格日益趋稳。二是国内疫情防控有效,新冠疫苗得到推广,就业市场整体稳定,经济活跃度逐步提升,内需仍稳步恢复。三是基数效应逐步减弱。

PPI涨幅扩大

8月份,受煤炭、化工和钢材等产品价格上涨影响,工业品价格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

“8月PPI同比进一步走高主要受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影响。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势必继续对部分下游企业经营构成影响,相关商品保供稳价措施仍不能松懈。”周茂华说,整体看,CPI与PPI同比剪刀差向收窄方向演进。

周茂华分析,从PPI未来发展趋势上看,国内PPI同比增速将趋缓。这是由于全球疫情再度扩散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拖累全球商品需求,加之美联储等央行逐步削减过度宽松政策,以及国内采取保供稳价措施,其产生的基数效应令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空间受到抑制。

“PPI同比继续探高,但这种结构性物价不会对国内货币政策方向构成实质影响。”周茂华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国内消费者物价动能温和且维持低位,而PPI同比变化趋势主要受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基数效应影响。

周茂华认为,目前政策的重心还是应落在为小微企业纾困、促进内需恢复,推动经济均衡可持续扩张上,建议国内稳健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疏通政策传导,提升政策精准质效,平衡好支持内需恢复与防范潜在风险。

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周茂华判断,短期降准概率不大,货币政策调整关键还是要看宏观经济与通胀走势:一是数据反映国内需求仍处于恢复轨道,央行需要更多经济数据指引。二是目前国内长期限资金保持合理适度水平,对于短期干扰因素,央行工具丰富。三是近期央行推出3000亿元再贴现再贷款,引导区域法人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这将降低短期降准迫切性。(记者 靖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