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内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位于吴江区的明志科技是一家铸造业企业,身处传统行业,在制造过程曾存在工艺设备落后、效率低污染高等问题。公司董事长吴勤芳一直扎根在铸造行业,不断提升传统铸造业的创新能力,主动把工业机器人运用到制芯组芯等铸造工序,实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随着苏州制造业改造转型,一批批机械手、工业机器人“新员工”也在明志科技“上岗”。车间里,它们的工作效率可以精确到以秒计算,从制芯到取芯、组芯、浇注、开箱、去浇冒口、除芯、抛丸、打磨去毛刺、码垛、焊接、机加工及其后处理,全流程动作娴熟,生产、物流各个环节都非常流畅。吴勤芳介绍,明志科技已成为国内铸造业中的佼佼者,还开了国内大型铸造设备出口欧洲的先河。
制造业是苏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近5年来,我市引导制造业转型升级,汇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打响了“苏州制造”品牌,加快推动制造业从“大而不强”向“又大又强”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州特色、体现苏州水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为工业大市,苏州制造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善,拥有国内领先的规模优势,2020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48万亿元,并持续拓宽“苏州制造”品牌新优势。
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苏州的规上工业总产值自2013年起,连续8年稳定在3万亿元以上。制造业体系完备齐全,覆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产值均超1万亿元,全力打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11个综合实力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7%,比2015年提高7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四大先导产业发展迅猛,其中生物医药聚集企业3000余家,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纳米新材料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球八大纳米技术产业集聚区之一。
抢抓数字经济新风口,“苏州制造”跑出加速度。
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示范标杆、管理基础能力、智能制造诊断项目数不断提升。在今年首次发布的“全国县域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数”排名中,我市4个县级市均进入前十,其中昆山、张家港位列第一、第二。全市评选首批市级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30家,全国15大双跨平台已有12家落户苏州,市、县市(区)两级已启动和完成诊断服务项目920个。苏州工业园区升级“智能制造贷”,设立区域风险补偿池,降低企业改造门槛和融资成本;常熟市加大智能制造补贴力度,传统制造业贴息3%,非传统制造业贴息2%。
当前,全市贯彻实施《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市工信局带领全市工信系统落实《“苏州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苏州市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等政策举措,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抓手,紧盯任务,跟踪进展,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按照“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是着力实施优链锻造、优企培育、优品打响、优才集聚、优资汇融和创新提速、集群提质、智造提效、品牌提升、质量提高的“五优五提”专项行动。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通过打响“苏州制造”品牌,大力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振“苏州制造”品牌形象,提高国内外市场对“苏州制造”品牌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提升“苏州制造”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让“苏州制造”在全球制造业中赢得主动、赢得地位,全力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基地。
【数据链接】
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摸排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8160个,涉及企业584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091家,市县两级启动实施了920个诊断服务项目,40家银行参与“智能制造贷”合作,授信总额度达122.9亿元。全国15大双跨平台已有12家落户苏州,累计建成5G基站21688个,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3个。(记者 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