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云海下的村庄日新月异。

红色打卡点。

打开柯村的方式有很多种,你见过的柯村,是春天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还是四季翻滚的云海?是影片中红色热土上的战争风云,还是云海之下朴实善良的村民?


(资料图)

用镜头看四季风景

见证山乡变迁

柯村镇地处黄山市黟县西北部,土地革命时期,这里爆发了声震皖南的“柯村暴动”,被誉为“皖南红色第一村”。

6月中旬,茅山岭观景台。雨过天晴,漫无边际的云海缓缓地流动,站在云海之上,记者仿佛听见1934年红军游击队在茅山岭击溃国民党保安团、自卫队的枪声。

随着一阵脚步声,柯村村村民洪武扛着相机从石阶登上观景台,记者问:“今天的云和昨天不同吗?”洪武笑答:“当然!”在洪武心中,柯村每天都在变。

洪武是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说起玩摄影,还有一段故事。2008年,41岁的洪武在柯村镇开了第一家农家乐“柯村一楼”。2012年的一天,当年“柯村暴动”总指挥刘毓标的儿子刘华建前来柯村寻找父亲的足迹,在洪武家一住就是半个月。洪武骑着摩托车带着他走遍了柯村的山山水水,在刘先生的影响和指导下,洪武买了一台相机,拍摄家乡美景,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2016年的一天,时任镇党委书记的程丹到北京出差,打电话来说:“洪武,你不得了,你的照片在北京展出了。”洪武才知道,2015年的一天,他去胡门村买黑鸡,路上拍摄的一张照片《晨光》,在摄友的推荐下,于北京颐和园展出。

他受到鼓舞,从此晨拍日出、云海,晚拍夕阳、晚霞。闲时,就骑着摩托车在田野间拍村民们劳动的画面。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照片中油菜花在变,云海之下的村庄在变,村民的生活也在变。洪武说:“从泥巴路到水泥路、柏油路,从矮小的房屋到村民的小楼,从人力到机械耕种……在柯村的四季变化中,红色文化融入了经济发展,村民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洪武的作品多次获奖,也多次被选入摄影展。全国各地摄友来柯村拍的照片在各大平台发布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观光旅游,小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洪武高兴地说:“今年油菜花节期间,我家平均每天营收4000多元。”

“微”理念开拓产业路

创新“红绿”业态

柯村镇不仅有红色文化,还拥有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红绿’资源整合之后,与产业相结合,形成融合发展、良性循环的产业链。黄山市的‘微’理念很先进,微改造、微创意、微循环,最终要共享、共融、共同发展。”投资商张晖说。

张晖曾是黟县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多年在深圳发展。2020年,年近50的他返乡兴业,在柯村镇成立红柯窑土特产有限公司。他租下的这处窑洞,也与一段红色故事有关,据村民介绍,这里可能躲过红军伤员。

初夏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木屋顶上来回穿梭的松鼠就唤醒了张晖的一天。

张晖的一天是从砍竹开始的。柯村四周高山环抱,竹资源丰富,由于竹子生长较快,需实施间伐管理。为将砍下的竹子利用起来,张晖尝试着以竹筒为原料为亲朋好友做竹筒饭、竹筒粽,以探索产业新业态。

柯村人对红色文化情有独钟,村里不仅有柯村暴动纪念馆、方志敏办公故居、时空对话、哨卡等红色景点,还时常有穿着红军服的村民。一大早,张晖和员工穿着红军服一前一后走在山间的小道上。不一会儿,树林中呈现出一幅“红色”画面:清脆的砍竹声、翠绿的竹林、“红军战士”……这也是“微”理念下,微景观微创意和产业融合发展的一部分。

在茅山岭上,穿着红军服的张晖指着云海深处说:“柯村两个红军战壕我都走过,这两个战壕当年对根据地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谈起生意,他认为:“柯村用红色文化带动发展,先打造‘内环’,将中心地带打造出来,带动‘外环’旅游线路开发和其他产业发展,红柯窑的生意只是整个柯村发展链条上的一环。”

闲暇时,张晖骑着电动车满山遍野地跑,寻找红军走过的小道,和村民交朋友,学习做农活,感受着纯朴的民风。

当天下午,张晖骑着电动车,一路上不停地向记者介绍:这里是胡门家庭农场,这里是柯兰茶厂,这是镇里招商引资的企业哼哼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用初心打开未来

共谋乡村振兴

6月的山区,晚上气温突降,农家生起了炭炉,炭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映红了周围每个人的脸,一场围炉夜话开始了。镇干部和投资商、村民等围坐在一起,聊开了柯村的未来。

柯村镇党委书记汪琦向大家介绍说:“我们红军大讲堂有七个一:一部红色纪录片《柯村暴动》、一部主旋律电影《柯村风云》、一台本土黄梅戏《红军婆》、一本‘柯村暴动’连环画、一系列红色小故事、一堂‘初心’党课、一次红色团建活动。”

柯村镇党委副书记陈辉接着说:“近年来,红色项目在微改造过程中不断细化、深挖。”

山雨说来就来。大伙谈兴未尽,围坐在帐篷下,汪琦说起心中的愿望:“希望有一天,山外各种各样有趣的人能来这里住下来,大家一起看星空,像今天这样围着篝火,畅谈理想,那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所有的“美好”都要在实干中化为现实,该镇将基础建设和“微”改造建设同时推进,并将道路设施建设作为目前的重要工作。第二天,在德上高速安陵路口,陈辉兴奋地说:“德上高速开通后,柯村突破了交通瓶颈,区位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从安陵口到合肥只要2小时30分,到黟县县城约1小时,到黄山市约1小时10分钟。”据村红色宣讲员柯绍林介绍,自从德上高速开通后,今年以来,他平均每月要接待20多批客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一倍都不止。

柯村镇镇长吴雪颖告诉记者,德上高速出口安陵至柯村景区的主要通道全长15公里,其中黟县境内6.1公里。目前正在拓宽整修,增设红色节点,打造最美旅游风景道,让柯村连接外面的道路更加宽敞,这项工程预计9月份前后完工。

坐着张晖的电动车跑了几天,记者发现,柯村镇村与村之间,虽然山路弯弯,但都有双向水泥路,交通便利。

柯村镇的水美乡村建设也下了大力气,江溪村党支部书记胡松祥说:“村里水系联通之后,河道更加美丽、清爽、畅通,也便于农田防汛灌溉。”

在江溪村,记者问一位85岁的老人:“干部好不好?”老人家答:“好!今年村干部修通了水道,我们只管种田,其他事不用管。”

告慰先烈之灵

走向“金色未来”

在青山绿水中,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方志敏同志“握紧攙枪 任它风暴”的大字镌刻在石壁上,记者仿佛听见茅山岭和木子岭回响着激战的枪声,柯家祠堂传来农民的呐喊……

仰望星空,告慰英灵。柯村人发扬红色精神,努力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据了解,该镇现有粮食种植面积7000余亩,上半年油菜总产量600余吨,今年水稻总产量预计2400余吨;茶园面积12000余亩,今年上半年干茶产量约350吨,产值近亿元;黑猪黑鸡广受市场欢迎;去年,在大托管的农业实践中,黟碗米粮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收,还带动了周边4500多位农户增收,今年大托管农业在去年的基础上稳步发展。

近年来,该镇连续获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目前,该镇引进黄山市中皖昱翔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搭建柯村旅游产业合作运营平台,正着眼发展体验性更强的乡村旅游。

战火的硝烟早已远去,红色精神却在柯村生根。柯村镇将红色资源转为红色动能,走出一条“红与绿”深度融合的“金色”大道。(记者 韩文 文/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