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持续增长,家长闻“激”色变

“速生鸡有激素”、“豆浆中雌激素含量高”……类似话题时不时就会“引爆”家长群,对这些可能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的食物,家长充满了戒心。

由于关系孩子成长,儿童性早熟问题被家长时刻关注。近年来,我国儿童性早熟总发病率为1.25%-2.32%,女孩发病率远超男孩,儿童性早熟的问题仍然不容小觑。苏大附儿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数据显示,预计到今年年底,因“性早熟”导致的就诊量将达到2018年的2倍。

真性性早熟

成长路上的“拦路虎”

9岁的小冰(化名)上厕所时,发现自己内裤上有血迹,妈妈得知后赶紧把她带到医院。根据检查,刚满9岁的小冰身高已达140厘米,高出同龄人不少;骨龄检测达12岁,子宫卵巢也开始发育,小冰青春期开始的时间明显提前且发展速度快。

据了解,小冰从小身体素质不佳,容易生病。爱女心切的父母除了为孩子安排丰富饮食,还给孩子吃了不少健脑、增高保健品。近1年来,妈妈惊喜地发现小冰突然长高了半头多。看着孩子提早发育的诊断报告,她才意识到自己这是“揠苗助长”了。医生认为,以小冰目前的身体状况,若不加以干预,她的身高未来可能不会超过150厘米。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儿保科主任医师叶侃介绍,一般来说,“性早熟”是指男孩在9岁前、女孩在8岁前就出现性征,或女孩初潮发生于10岁前。“不能因为一些表象就慌乱。”叶侃提醒,一定要辨清病因。目前儿童性早熟的常见病因分为中枢性(真性)性早熟、周围性(假性)性早熟和部分性性早熟3大类共11种,是否是真性性早熟,唯一的指征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否提前启动。她建议,8、9岁的孩子短时间内身高突然过快增长时,家长要注意。

相关研究认为,性早熟儿童的生长周期会明显缩短,由于没有足够的发育时间,孩子会先“高”后“矮”,最终成年后的身高会比一般人矮小。此外,性早熟会对孩子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提早“触网”、肥胖等

儿童性早熟的高危因素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地区儿童性早熟的患病率仅次于肥胖症,位列小儿内分泌疾病的第二位。

苏大附儿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师陈临琪认为,虽然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疾病减少等,儿童生长发育出现“加速”,但日常生活中,向环境中排放的洗涤剂、农药、塑料等物质,含有不少类激素污染物。虽经多年降解,但仍被发现具有雌激素样的活性,若经由污染过的水源、食物甚至经皮肤被儿童摄入,可能会引起儿童生长发育异常。

此外,孩子如果脱离父母、老师的监管,很容易接触到更多有关性的小说、视频等内容,这可能会造成孩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启动相应提前,出现性早熟。

营养不足会导致孩子身高偏矮,但营养过剩可能一样会导致孩子长不高。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我国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青少年更是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是“小胖墩”。研究认为,儿童肥胖会增加下丘脑中神经酰胺的水平,刺激卵巢,导致孩子性早熟,最终影响孩子的身高。

资料显示,男孩性早熟虽然发病率较低,但有近1 /3的男性患儿可以找到继发性病因,如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等。因此在部分情况下,还需要为孩子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以排除继发性病因对早熟的可能影响。

心理生理“双减负”

对孩子发育要有耐心

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孩子的性早熟是综合因素的结果。陈临琪建议,家长不给孩子太大压力、均衡营养、发现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都是避免孩子真性性早熟的有效行为。

眼下,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却普遍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专家认为,过大的压力不仅对孩子成长毫无益处,甚至会造成孩子心态变化、出现性早熟症状等。心理“减负”并非放纵孩子,而是要和孩子多沟通,帮助孩子找到学习中的乐趣,对学习产生兴趣。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在坚持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这3大营养素搭配的基础上,要注意孩子饮食营养均衡,坚持清淡的烹饪口味,避免孩子肥胖,从生理上为孩子“减负”。

陈临琪提醒,孩子的生长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真正的性发育也并非同一时间启动,因此有些孩子发育相对迟缓,家长也不能着急,盲目给孩子使用补品或“偏方”。但倘若发现孩子有过早发育的症状,应尽快将孩子带到医院,必要时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确定孩子是否是真性性早熟。她建议,家长要积极学习科普知识,了解孩子科学的生长发育过程,“既能正确认识孩子的正常发育,又避免孩子出现真性性早熟错过治疗时间。”(记者 朱瀚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