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利辛县展沟镇苏湾村3732亩“旱改水”项目的水稻进入成熟期,金黄色的稻田间,收割农机穿梭不停,忙碌的农民挥汗如雨,将颗粒饱满的稻谷尽收囊中。

一年多前,苏湾村有3000多亩旱地,一年两季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但种植玉米产量不稳,每亩收入不足千元。

“北小麦、南水稻”,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一条淮河成为麦稻的天然分割线。


(资料图)

“利辛县虽处淮河北岸,但水资源丰富,只要农业设施跟得上,种水稻不是问题。”利辛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2021年5月,展沟镇实施的耕地提质改造(旱改水)项目,由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禹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建设,涉及苏桥、顺河、苏湾等3个村,通过土地平整、大中沟疏浚及节制闸、泵站、桥梁、渠道、道路等建设,对9200余亩薄田旱地进行“大翻新”。

“3个村都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近20家专业合作社参与运营。”苏湾村村民侯光辉对记者说,今年因灌溉设施完善,抗旱补水及时,水稻长势非常好。

“项目改造完成后更有利于机械化收种。我承包了800亩耕地,每亩水稻产量六七百公斤。”苏湾村种粮大户侯树峰告诉记者,今年是改造后第一年种植水稻,他尝到了旱地改成水田的甜头。

今年6月小麦收获后,苏湾村里没有再种玉米、大豆,而是种上了水稻。

“一年‘小麦+水稻’的产值,每亩有3300多元,收益比‘小麦+玉米’高出700多元。”侯树峰说,水稻种植为全村年增收超过260万元。

展沟镇实施“旱改水”项目以来,明显提高了耕地数量和种植收益,提升了耕地质量、粮食产量和土地产出效率。

“‘亏本田’变成高产田,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展沟镇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结合旱田改水田项目,水稻规模种植经营正步入正轨。今后,该镇将进行粮食生产、产品质量、生产效益、水质土壤保护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探索建设“虾稻共作、稻渔种养”一、二、三产相互配套、功能互补的融合示范区,形成示范区效应,打造一流的小龙虾、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推荐内容